微课在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 戴琪琪 2021/8/5 15:57:16
摘要: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通过有效的教改不仅可以满足新时期学生学习需求,也可以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将来更好发展。通过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社交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师需要重视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构建深入阅读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以下就对微课在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细化分析,以此为更好的开展中职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微课;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
信息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更加便捷的获取各项信息,相关咨询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莫大便利。但是在阅读方面,受大环境的影响,人们阅读更偏向于娱乐化和肤浅化,快餐式阅读现象较为普遍[1]。针对目前社会的浅阅读现象,文章以中职学生为实际研究对象,提出将微课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加深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剖析深度阅读内涵及意义,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教育模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1.关于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鼓励学生和作者对话,发散思维,发挥思维主观能动性,对知识整合建构,迁移运用,进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中职学生在阅读中存在多方面问题:(1)缺乏阅读能力,学生无法理解材料全部内容,无法消化吸收,经常出现“嚼不烂”、“吃不透”,进而认为阅读较为乏味。(2)阅读缺乏主动性。学生阅读只是在教师要求下被动开展,别动接受文字信息,但是缺乏自己的独特感悟和体会,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认为自己在唱独角戏,逐渐失去阅读兴趣[2]。(3)缺乏生活体会,学生阅读中没有将材料中的信息和自己的生活构建联系,认为阅读单单是“阅读”,就像空中的阁楼,和自己的生活没有联系,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
要解决上述问题,一定要落实深度阅读,在中职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开展深度阅读,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社会对话, 领略到阅读的魅力,进而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3]。相较于碎片化阅读和娱乐化阅读,深度阅读更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以及思维逻辑性,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阅读,获取独特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要注重锻炼学生实践技能,中职学生本身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良好个人素养,满足今后具体岗位需求,而通过深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有更好的个人素养,实现个人实践技能全面提升。
2.微课在中职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信息社会背景下,各项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各行业发展带来莫大便利,中职院校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开展的促进作用,积极构建信息化课堂,构建新的深度阅读模式[4]。微课最为一种应用广泛且成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满足中职院校深度阅读教学需求,微课的内容简单但精炼,使用方便,形式多样,有助于提高深度阅读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2.1以微课进一步整合资源
深度阅读不同于娱乐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其更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要找到知识点的联系,构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传统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文本资料解析并重构,投入大量时间,之后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且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真正接受知识,这就给教学质量及效率提高带来诸多困扰[5]。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引入微课,借助微课资源,将深度阅读需要“辐射”的内容之间在微课中进行概括,以凝练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微课,可以更简单的理解知识内容,知识的广度也得到进一步拓宽。
例如,在学习《劝学》一课的时候,就可以引入微课教学。《劝学》的作者是荀子,但是张咏、孟郊等也都写过《劝学》,历史上还有《孙权劝学》等以劝学为主题的文章。此类文章的风格、结构以及阐述的角度各不相同,但都是古代文化中的精华。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类似的文章内容都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学习,对荀子的《劝学》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对各个文章中所表达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见解,有客观的认识。教师的在课堂中要有侧重点的引入相关内容,让学生分清主次,也抓住阅读的重点,便于深度阅读的开展。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类似文章的主旨、写作特点等总结在微课视频上,学生针对微课内容先课前预习,学生围绕荀子的《劝学》,对几个不同作者的文章对比阅读,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也了解到各个文章的差异特点[6]。在微课支持下教师引导学生构建针对《劝学》的知识图谱,围绕“学习”这一主题,可以将各式各样的相关知识都联系起来,构成知识链(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