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电工电子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庄立群 2019/4/5 11:03:03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等专业学校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对中专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工电子教学作为中专电子专业的重要课程,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结合最新的实用性电子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为现阶段中专电工电子教学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并针对当前电工电子教学中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思维;中专;电工电子教学;培养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趋势是朝着多元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中专教育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目标,中专电子专业学生及时了解当前最新电子科学技术发展动态,培养自身创新思维能力是成为实用性人才的核心因素。中专学校大力推进创新教育有助于培养中专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对中专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现阶段,我国中专电子专业电工电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电工电子教学思路较为陈旧,教学内容依然停留在课本知识点范围内,学生自身知识面狭窄阻碍了创新思维的形成,学校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模式较为单一,缺少相应的创新激励措施,电工电子专业培养方向与最新热点技术发展方向相脱离,教师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较为淡薄,缺乏创新教学实践经验,难以真正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因此,培养中专电工电子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任重而道远。
2完善教师创新教学思路
中专电工电子创新教学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体现中专电子专业的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将创新实用性融入到整体教学环节中。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应注重对电工电子教学思路的完善和创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落后的教学理念。电工电子课程教师应明确教学职责所在,教学环节中以学生为核心营造良好的创新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交流学习,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习惯。另外,教师在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应不断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在课堂之外以饱满的创新精神学习电子科技前沿知识,养成善于思考分析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利用一切软硬件资源为培养发散思维创造有力条件。电工电子教学过程中应将自主学习权交给学生,端正学生主人翁的学习态度,同时不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只有及时转变电工电子教学思路,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创新意识,为培养新型中专电子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1]。
3创造学生创新思维动机
中专电子专业学生在电工电子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创造足够的创新思维动机,才能促使学生保持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和创造力,为提高自身综合竞争能力而不断努力。例如教师在讲解电路的基本原理这一章节时,结合教室室内电气布局讲解直流电路及交流电路的伏安特性等基本概念。教师通过提出电子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日常大功率电器有哪些,哪些电器使用220V和380V有何区别,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电工电子相关问题,形成创新思维模式,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例如在讲解一阶动态电路和二阶动态电路时,对比分析各电路的特点,便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三阶动态电路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思考三阶动态电路与一、二阶动态电路的差异,加深学生对于动态电路的理解记忆。使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课本知识的同时养成创新发散思维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电子专业是一门理论知识深奥但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对电工电子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创新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住宅室内电路布线图,将住宅实用性、节能性融入到电路设计图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参与到室内电路设计环节,在运用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按照室内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实用性原则,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迸发出新的设计理念,在设计室内照明电路、开关、电源布局图的同时加深对电路原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4增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中专电工电子课程由于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对于中专学生来说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实践操作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合理安排实践操作环节,将情境教学法、协作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融入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提高电工电子教学质量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电工电子实操环节是中专电子专业必不可少的教学课程,实操课程不仅是对书本知识的简单验证, 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源泉。学生通过操作示波器、万用表、试电笔等电子仪器设备加深对电子元器件性能的理解,对电子电路建(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