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德育课“立体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广东省湛江市技师学院 庞剑云 宁子戈 2016/10/3 10:09:08
[摘 要]对 “立体式”教学的内涵、要素、实施策略、条件原则等进行论述,认为以课前、课中、课后三个层次,调动师生两个主体,要求教师课前做好“四个一”充分准备,课中做好“五个环节”课堂教学,课后做好“四个方面”实践指导,以“十字法”多管齐下,指导学生课前、课后开展自主性、实践性学习,结合“四期一体”考评模式,实施“立体式”教学,就能真正落实德育课教育任务,取到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德育课 立体式 教学
一、德育课“立体式”教学的内涵
何谓“立体”,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三种。一指“具有长、宽、厚的(物体)”;二指“几何体”;三指“上下多层次的,包括各方面的,如立体交叉,立体气候,立体战争”。本文取义第三种。
德育课“立体式”教学是指以遵循学生道德品质形成规律为原则,突破单纯课堂讲授的局限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阶段,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使课前师生精心准备,课中师生充分互动,课后师生进行拓展、交流、分享,并相应开展多阶段综合考核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德育课“立体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和实施
(一)“立体式”的教,全方位开展教学。
传统的德育课,教师普遍重视自己备课,对学生课前准备要求比较欠缺;重视课堂教学,对课后指导比较欠缺;重视课堂讲解,对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比较欠缺。立体式教学,可突破以上局限。
1.功夫在课前——以“四个题”、“四个一”精心做好策划准备。
(1)教师要安排学生完成“四个题”的准备任务。即一个自主学习的专题、 一个辩论的辩题 、一个演讲的主题、一个课堂质疑的问题。
(2)教师自身要完成“四个一”的准备工作。即设计一个扣人心弦的开场导入,内化熟透一段精彩精短的讲授,准备一次富有感染力的多媒体视听展示,练好一次充满激情的演讲。
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设计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讲解回应。就是通过引人入胜的开场导入,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感官,对教材重点、难点、热点进行精短精彩的解读讲授,并对学生的 “质疑问题”进行回应,要求教师言辞精炼、调动有方、灵活应对,构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二环节:视听展示。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动、震撼、直观、切合主题的影音视频。
第三环节:辩论点评。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或即席发言。并进行“点睛式”感言评述及归纳。
第四环节:激情演讲。一指学生上讲台围绕教材内容陈述观点或发表主题演讲。二指教师作富有激情的演讲。
第五环节:分享布置。指由学生把自己在课余的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中的照片、视频、文字等向全班展示并分享其参与过程、心得感悟。
3.功效在课后——按照“知行合一”理念,以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为载体,从“确定主题、指导实践、批阅记录、提供平台”四个方面,把德育课延伸到课外。
一是确定主题。即确定道德实践活动主题,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或社会上热点,布置切合学生实际的道德实践任务。
二是指导实践。即在课余适当、适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道德实践主题活动,使德育紧扣生活,紧扣当下。
三是批阅记录。即每周批阅《道德思考与实践活动记录本》,或让学生通过照片、视频等形式进行电子记录,发由教师电子邮箱进行交流、批阅、反馈。
四是提供平台。即提供课堂展示平台、网络展示平台。一是让学生把课后的道德实践活动用照片、视频等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并分享体会感悟。二是建立“QQ群、微信”等,让学生将其“成果”分享延伸至网络,突破时空界限。
(二)“立体式”的学,全面调动感官行为
一是“听”。让学生用心地听。听教师开场导入、情景创设、解惑释疑、启发提问;听同学登台演讲、即席发言、辩论分析;听多媒体播放的主题音乐等。
二是“说”。让学生大胆地说。要以“登台演讲”、“即席发言”、“自由辩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三是“读”。让学生大声地读。对教材经典段落、生动案例,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均可朗读。关键是引导学生读出慷慨激昂、义正词严、爱憎分明等德育课的思想感情和课堂气氛。
四是“唱”。让学生高声地唱。在德育课适时、适当播放紧扣主题的歌曲,让大家朗唱,能收到理想的情境陶冶,调动学习热情的效果。
五是“看”。看多媒体视频播放。根据教学内容播放相关视频,增强教学感染力、直观性。
六是“思”。“思”是德育教学的灵魂。教师在讲授讲解环节要(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