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尺度
东港区日照街道第一小学 秦泗美 2016/5/13 21:27:18
摘要:小学生作业的多少,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准,兼顾家长、社会的诉求。太多的作业,学生、家长负担重,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厌学。作业太少,学生很轻松完成,学习兴趣同样降低。最好一个小时左右,班主任要控制本班学生的作业总量。
关键词: 作业 负担 内涵 外延
学习负担是人类以个体的方式,在对人类经验吸纳、加工、认识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对认定的目标、承担的任务、责任所承载的压力的一种体验及为此而消耗的生命。合理的学习负担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使命感,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其尽可能地获得多方面的发展。因此,学习负担必须强度适宜,类型协调。
小学生学习负担重的表象是:书包重,小学生的肩膀被压歪了。家庭作业时间长,睡眠不充足。校外辅导班多,没有玩耍时间,失去儿童天真、乐趣。小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家长的压力。家长也心疼孩子,感觉孩子太劳累了。实质是:与其他国家相比,小学生周时数较多,课程难度中上等水平;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书面作业,而且不少是重复性练习,作业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满堂灌”,以传授为主,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陈旧的的教学方式无法切实地提高教学效率,有时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费时费力准备一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一定理想。使得学生每天花费很长时间在学校学习,放学后又在家里做堆积如山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劳动量,剥夺了他们的玩耍的权力。再次,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源于社会选拔机制的影响。在我国,家长和教师如此敦促学生刻苦学习,其重要目的是为了迎合“应试教育”,以升学为主,为了使学生考出好成绩,教师上更多的课,留更多的作业,进行更多的小测验;家长和教师给学生买更多的辅导资料,让学生上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其结果是,学生整天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锻炼身体,有的连睡觉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最后,学生沉重的负担也源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考试、辅导材料和课外辅导班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益,与学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达成协议,千方百计地把各种各样的课外辅导材料卖到学生手中,不仅加重了学生的精神负担,也加重学生的经济负担。由此可见,给予学生适度的学习负担,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学生健康成长、学习进步,成为有用人才。必须有目标、有动力。适度的作业量,是掌握所学内容,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的途径。如果,作业量大,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学习积极性降低,自信心丧失,学习兴趣没了,再学习产生障碍。如果作业量小,很轻松完成,学生就会不重视,努力学习的动力减弱,对成长产生阻碍。
作业数量的多少,做作业时间的长短。与学生做作业的效率有关,与学生上课对所学内容掌握有关,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恒心、耐心有关。学生书写作业有快有慢,写字认真又快,这是书写的基本功,通过练习就能提高,教师、家长多给指导,教师要引导、督促学生进行书写的基本功训练。学生上课把所学的内容加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里面,使其成为自己知识结构一部分,学生就掌握所学知识,应用知识就得心应手,做作业时做的快,效率高,反之效率低。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学习注意力集中,学的好,教师、家长多鼓励,学生兴趣进一步保持,学生的毅力、恒心增加,作业完成的又快,质量又高。
教师布置作业是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作业的多少根据学生掌握的授课内容情况确定,学生当堂掌握了所学知识,作业就少;当堂掌握所学知识困难,作业就多。教师有时布置作业为了应付检查、惩罚学生、推销辅导材料,给家长、学生带来困惑。正常作业量多少为好,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确定。每一个知识点或重点、难点都有内涵和外延,内涵是实质,外延是联系。内涵要当堂解决,外延在课上和课下解决,教师要精选作业题,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学生做作业兴趣高、效率高。作业重复率要少,防止学生厌倦作业,失去兴趣,降低效率。
教师布置作业的困惑:一个班很多学生,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智力、品质不一样,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不一样,知识掌握也不一样。小学生必须共同提高,就要因材施教,齐头并进。作业布置依据哪个学生为准,确定作业的数量。教师、家长认为学生多练习、多做作业考试成绩就高,但是,重复作业量再大,对知识掌握不起作用,使学生厌烦,兴趣降低。学习知识不是学习技术,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技巧,做到熟能生巧。而知识的掌握是把学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应用时自然从大脑中流出,解决问题、解答试题,这里强调知识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根据学生掌握知识量的“正态分布”理论,所有学生都掌握所学内容,作业练习必须以最后一名学生为准。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作业以内涵的内容练习要少,内涵内容尽量课堂上解决,作业多以(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