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09 教学资源下载
课件 试卷 教案 毕业论文 图书软件 职教研究 期刊推介 信息发布 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课件009首页 >> 职教研究 >> 教育教学 >>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 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技能人才

泰州技师学院 王一平 徐阳 2013/12/4 22:35:08

   摘 要:目前泰州市正在积极围绕转型升级,打造“1+3+N”的泰州特色产业体系即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泰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影响重大项目的落户和发展。只有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坚持教育创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集技能与理论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技工教育 转型升级 培养 技能人才
  
   进入“十二五”以来,泰州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轮驱动”战略,加快构建产业特色和结构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全市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做强、做精,着力转型升级,积极打造“1+3+N”的泰州特色产业体系即装备制造传统优势产业,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若干个新兴产品集群。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数量和质量呈现出跳跃式上升。
   但是泰州市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现状与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还不适应。从总量上看,截至2011年底,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中高级工、技师(含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总量为9.2万人,泰州市从业人员约130万人,高技能人才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临近的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从产业结构看,泰州市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分布上还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行业,在生物医药、新能源、先进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型产业高技能人才奇缺。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已成为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泰州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影响重大项目的落户和发展。
   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集技能与理论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坚持教育创新,形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
   近年来,技工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步增加,技术工人严重短缺。近两年国家和省市连续出台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文件,并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同时社会宣传力度加大,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转变了传统观念,树立了技工教育的良好形象,初步形成了有利于发展的舆论氛围。但是总体看来真正的创新因素并不多,如何加快技工教育创新呢?
   一是办学理念的创新,全面拓展技工院校的社会培训功能。面向转型升级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服务,建成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面向就业工作,为失业下岗人员服务,建成就业培训基地;三是面向城市化,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建成农村劳动力培训基地,从而使技工教育与当前经济发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二是办学体制的创新,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联合。一可获得经费上的支持,吸引企业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二可及时地学习了解企业的先进技术和企业发展的信息,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三可引进企业的管理,建立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四可让企业更加关心学校的发展,形成稳定的就业渠道。
   三是培养体系的创新,开辟广阔的生源渠道。逐步地从以招收初中生为主,转移到招收高中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上来,转移到企业职工培训上来,使“大学生回炉上技校”成为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二、推进校企合作,满足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的不二法宝,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封闭式办学模式,“走出去,请进来”,从“校企结合”到“校企融合”,通过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共办冠名班等丰富的形式,建立起较为紧密地校企合作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设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并以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为切入点,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不断探索实现校企合作“零对接”的合作模式。
   一是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方面探索建立由企业主导的专业建设协调机制,以企业为主开发培训课程。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建立校企融合的师资队伍,即在校企合作的师资队伍中,既有学校的教师,也有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他们既要承担好培养学生的教学职责,又要参与企业的某些技术革新与科技攻关项目,他们的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工作业绩由学校、企业共同考评。
   三是在实训教学方面,采取引企入校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实习教学管理、在企业厂区建立教学区等多种方式进行,形成“企业设课堂,车间进校园”。
   四是在能力评价方面,建立企业评价学生职业能力制度,根据教学进度,由企业专家会同鉴定组织机构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职(未完,下一页

  

页码选择:1 2
相关教育教学
1 技工教育如何培养创业新人才
2 论技工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
3 论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改革
4 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地方经济转型升
5 技工教育机械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法探
推荐教育教学
1 德技并修,工学结合——浅谈职业教
2 运用翻转课堂进行中职平面设计课程
3 中职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
4 谈职教生的安全教育
5 基于“1+X”制度模式下的工业机
6 让文言文教学走近学生生活
7 信息化支持下的技工院校电子电工教
8 职业学校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
9 美术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
10 诚信花儿朵朵开
1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混合教学模式中
12 任职教育中的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初探
13 信息技术课堂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14 基尔霍夫定律在中职教学中的探讨
15 基于沉浸体验的学生在线学习的调查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下载与付款  上传课件  资料征集  论坛与信息发布  期刊杂志推介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分类说明  联系本站  会员登录
课件009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