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学生自主实践的策略探究
苏州市吴中区苏苑实验小学 许晓红 2020/3/2 12:48:26
【内容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种生动、活动、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如何让学生想探究并且乐于探究呢?多年的摸索实践,我的感受体会是:动之以情,保护探究之苗;巧妙诱导,激发探究之火;大胆实践,体验探究之乐。
【关键词】:动之以情 保护探究 巧妙诱导 激发探究 大胆实践 体验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一种生动、活动、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充分协调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课堂成为活动式的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如何让学生想探究并且乐于探究呢?下面我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动之以情 保护探究之苗
儿童的心理安全与自由是有利于他们创造性活动的两个基本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能使学生在班级、在学校感到轻松自在、心情愉快,身体、心理、能力各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相反,则感到压抑苦闷,创造力被遏制,甚至抹杀。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保护每一棵幼苗?
1.多一点微笑
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学生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不管什么时候进课堂,不管课前发生了什么事,不管自己的心情如何,只要踏进教室,就应把微笑挂在脸上。对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以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肯定。学生即使说错讲错了,给以微笑,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而对学生开小差,给以微笑,则是一种提醒,一种批评。微笑使人愉悦,微笑使人放松,微笑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2. 多一次表扬
每个人都爱听好话。即使是成年人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更何况是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呢?表扬也是最好的鼓励。所以在课堂上,我常运用表扬。例:“你真行。”“你真聪明,连老师都没想到。”“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这样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也许表扬过后,学生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但我想:这有何不好?学生陶醉在喜悦中,生动活泼、无所顾忌地发展,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吗?拿起“表扬”的武器,让每个同学都“获奖”,都能抬起头来走路,轻松活泼发展。
3.多一丝爱护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与创造性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好奇心既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又是创造性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动力。因此,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就能促使他们对创造性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从而促使其创造性活动的进行;相反,阻止或压抑他们的创造性,就会使探索活动受挫,不利于创造性的发展。
如:学生对社会充满了好奇,对世界充满了渴望。上课时,当学到一些新的内容,学生自然会表现得好奇、好问、好谈。他们有时会如同打开的闸门,关不上口,有时会打断老师正常上课,问个不停:“地球为什么是圆的?”纸船真的能载重吗?”……对于学生的这种表现,老师不能简单地视为“无理取闹”,相反应特别保护学生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正确地引导他们,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激起他们对事物的探索,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感到安全自由,这是学生创造探究的沃土。
二 、巧妙诱导 激发探究之火
情感是良好的助推剂,但光有助推剂还不行,需要有真正的源动力。这就要想尽办法激发孩子内在的驱动力,瞄准时机,巧用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之火。
1.精心设计,抓住儿童心理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好的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需求。
根据四年级学生好奇心较强的特点,我在执教《走进端午节》时,一开始,设计了3个关于端午节习俗的谜语,果然,学生猜谜的兴趣一下子上来,顺利引出本课主题。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是怎么过端午节的?拉近了端午节与他们的生活。为了让学生对端午节有初步的了解,紧接着我出示了一组关于端午习俗的图片,配上音乐,让他们初步感受端午节浓厚的节日气氛。也许至此,就可以直接抛出问题:你最想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什么?但我觉得,仅仅激发探究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要落实到:苏州是端午节的主要传承地,每个苏州人身上所肩负的传承责任!于是我抛出问题:可现在有的年轻人不太重视过端午节,你是怎么想的?作为一个苏州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办?学生脱口而出:了解习俗!体验习俗!传承习俗!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本课研究目的所在!(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