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WTO体制的影响
(作者未知) 2010/3/18
(接上页)在不断增多,而且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间在对外经济政策、经济活动规则等领域中积极谋求共识,这种被已经扩大了的成员国整体接受的经济规则和运行模式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内在运行机制的雏形。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经济一体化在走相互融合的道路,这将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持续、加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积极构建共同协调发展的国际环境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任何人都不可轻易断言是绝对的积极或是绝对的消极,应该说是利弊并存,利大于弊,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扬其利、避其弊,其核心就是要构建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协调共同发展的国际环境。
1.加强国际法制建设。尤其重要的是明确规定世贸组织规则的效力应优先于各成员方的国内措施和相互间达成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另外,要完善世贸组织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制度设计,其中包括:建立统一的区域一体化审议规则和程序,改变目前不同的区域贸易安排分别依照不同的协定或规定进行审议的混乱状态,以提高审议速度、效率和质量;尽快研究制定界定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否阻碍多边贸易体制的一般标准,以便及时断定拟议中的或已通知世贸组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是否符合多边贸易规则;加强世贸组织体制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审议力度,改变其“审而不决、决而无果”的局面,切实解决区域贸易协定委员会审议难、执行难问题,树立起世贸组织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审议的权威和信心。
2.进一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力度,维护发展中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利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平衡。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一个需要扶持和帮助的群体。他是发达国家的原料供应地和工业制成品的销售市场,发达国家也有责任对发达国家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以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原材料和销售更多工业制成品的益处。让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都融入到“全球游戏规则”中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存同荣,世界经济才可以成为一个大家庭。
3.正确及时发现区域经济组织可能助长的霸权主义倾向。不同类型的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对大国来说,通过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其对国际经济规则的影响力可能是最重要的;而对小国来说,获得市场准入机会(进入大国的市场) 通常被考虑为优先因素。前者的目标是区域经济合作的一种自然演化结果,后者的目标则需要双边(或诸边) 谈判来完成。这种不对称性需要小国在区域贸易协定谈判过程中做出“单方面”的让步,例如调整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能源定价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竞争政策等,以适应大国(通常也是最发达国家) 的要求。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新区域主义(new regionalism) ”(Perroni and Whalley, 2000)。在美加自由贸易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欧盟与东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小国”(加拿大、墨西哥及东欧国家) 对“大国”(美国、欧盟) 做出的“单方面”让步。其实这就是主导权的争夺。如果不及时引导、解决,很容易助长霸权主义,导致世界朝极端化发展,不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最终目标。
同时还应该注意到很多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争夺其实是大国之间对国际经济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作为世界经济的霸主,美国曾经长期单独决定全球经济规则的走势。70年代以后,美国的霸主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对美国霸主地位直接构成挑战的不是日本经济、德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迅速扩张。在1986年欧共体决定于1992年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合并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时,美国第一次感觉到了霸主地位丧失的威胁,美国迅速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欧洲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拉开了美欧之间竞争的序幕。在世界各个地区, 美欧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手段进行竞争。90年代以后,日本也加入了此争夺战之间。
简而言之,在当今各国纷纷强调要与世界同步,努力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并逐步步入实质实施阶段时,处理好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全球性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使其互促互动,真正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向阳.全球化时代的区域经济合作[J].世界经济,2002.(5)
[2]姜桂石,刘会清.经济全球化、区域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对策[N].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4.30(2)
[3]李双元,李赞.从WTO和EU法律制度谈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N].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6)
[4]王文举,安广实.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研究[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
[5]郑玲丽.世界贸易组织面临的挑战与改革[J].河北法学,2004.22(12)
[(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