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09 教学资源下载
课件 试卷 教案 毕业论文 图书软件 职教研究 期刊推介 信息发布 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课件009首页 >> 职教研究 >> 专业论文 >> 浅析金融危机成因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浅析金融危机成因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作者未知) 2009/6/13

   背景
   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经济体和全球经济的各个领域,其影响深度和影响范围被认为是1929年大危机以来最严重的。从雷曼兄弟、AIG、华盛顿互助银行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或被政府接管,到全球股市持续暴跌,到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出台大规模的拯救行动却未能取得成效,全球金融体系乃至全球经济如同陷入沼泽,呈愈陷愈深难以自拔之势。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势必导致全球经济出现低迷甚至衰退状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期,受严峻金融危机冲击,世界经济正进入“严重低迷”时期,多数经济体的经济明年或为零增长或为负增长。特别是今年9月份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迅速影响实体经济,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浅析金融危机成因及中国政府应对策略
   一.金融危机的成因
   1.内因
   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有其必然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1)次贷危机
   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O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2)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3)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诱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4)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5)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未完,下一页

  

页码选择:1 2 3 4 5
相关专业论文
1 关于金融危机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
2 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业银行风险管
3 金融危相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策
4 浅析无人机作战背景下反航母作战的
5 外商独资化倾向及应对策略
6 关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
7 论金融海啸下核心员工自身的应对策
8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
9 民办高职如何化解危机
10 关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的实践调
11 论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货币市场
12 金融危机下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共同
13 小议全球金融危机下企业的思想政治
14 为什么新兴市场易于爆发金融危机
15 金融危机下砍掉您的“长板”
推荐专业论文
1 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
2 着眼新时期青年官兵思想特点加强思
3 民办高职院校SWOT分析及发展策
4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方案
5 机电专业现代教学方法初探
6 M419活塞加工工艺分析
7 基于新课程视野下信息技术教学动态
8 机械制图教学应注重实用性人才的培
9 关于SOA技术的企业应用建议
10 关于高职教育中加强校企合作的思考
11 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利弊分析
12 高职高专乒乓球课改的实践与探索
13 菊花的栽培技术与管理
14 浅谈跨文化广告的传播策略
15 校园一卡通综述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下载与付款  上传课件  资料征集  论坛与信息发布  期刊杂志推介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分类说明  联系本站  会员登录
课件009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