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择业思想观
(作者未知) 2007/4/25
一、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做好求职择业的思想准备,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打破旧的思想,就不能纠正思想误区,树立新的就业思想。现在,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已经基本上为新的就业制度所代替,上大学已不是职业的保证,而只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目前,一些大城市和高层次的用人单位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补充已逐渐饱和,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已经明显呈现向下的趋势。中小城市、乡镇基层单位、非国有企业已成为接收毕业生的广阔渠道。可是,有些学生依然存在"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传统观念,存在"父母在,不远游"的家庭观念,存在"人不亲土还亲"的故乡观念。这些旧的就业观念严重地妨碍了大学生提高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更新就业观念,做好思想准备,以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目前,在大学生中常见的择业思想误区有以下几种:(1)主次不分。部分大学生以选择一个好地方为目的,择业以地域为主而非以事业为主。(2)无自知之明。有的人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类型,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缺乏必要的自我分析能力。有的人觉得自己什么也能干,给个市长、县长也照样能当,却不知道这些职业应具备些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3)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忽略职业的发展前景。(4)物质至上。奉信"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却万万不能"的信条,求职择业以金钱为主要衡量标准。(5)树下乘凉。想依靠父母的关系网得到工作和生活上的照顾,忽视自身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必须纠正这些不正确的思想,适应新的就业形势的需要,找到与自己实际相符合的理想职业。大学生是同龄人中的姣姣者,应确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二、 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
如果说,中小学时代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萌芽阶段,那么,大学时代则是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茁壮成长的时期。大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职业理想通常已经形成,对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的重大影响。
什么是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呢?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是指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和向往,是指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和构思。这是决定大学生选择职业的类型和原因的决定性因素,求职择业的一切都以此为基本出发点。
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是什么?大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应当是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结合起来,走出个人的小天地。如果纯粹只从个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就非常容易进入死胡同。在这方面,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职业理想很值得今天的大学生好好学习。马克思1835年在特利尔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关于职业理想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就提出了一些对今天的大学生求职择业仍有深刻启迪的看法。他在谈到职业选择时指出:"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选择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选择一种能给我们提供广阔场所来为人类进行活动、接近共同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来说,一切职业只不过是手段)即完美境地的职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下同)在马克思看来,"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所以,"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度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最初的高尚的职业理想,为他日后所从事的为解放全人类服务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事实上,由于对职业理想的坚定信念和深刻理解,马克思一生对从事的事业义无反顾,能努力克服事业中的重重困难,坚定地实践了自己青年时代对未来将从事的职业的构想。马克思的至理名言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三、 树立市场观念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的就业实行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的方式。在这种与过去统包统分就业制度完全不同的就业方式中,大学生本身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自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可以问一问自己:自己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吗?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一切都要进入市场。企业进入了市场,商品进入了市场,人才也要进入市场。如果不想被历史的列车无情地抛下,就必须努力去认识市场,适应市场,树立市场观念。
有的人认为,大学生的天职主要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后未必在经济领域工作,有无市场观念关系不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竞争,引入到大学生的就业之中(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