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09 教学资源下载
课件 试卷 教案 毕业论文 图书软件 职教研究 期刊推介 信息发布 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课件009首页 >> 职教研究 >> 专业论文 >> 由对高职教育的思考,启发高职语文课程设计

由对高职教育的思考,启发高职语文课程设计

(作者未知) 2010/9/8

   摘要: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质量与特色成为办学的中心。为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由于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对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高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应是基于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而开发的。
   关键词:高职教育;思考;工作过程;语文;课程设计
   7月末,教育部组织了高职院校“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与实施”骨干教师培训,此次学习收获很多,尤其是在听了姜大源教授的讲座之后,感触颇深,同时也引发了我对高职教育的一些思考。
   一、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
   回顾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历程,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以质量与特色为主旋律,但质量与特色仍是目前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面临的紧迫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教育直到目前仍处在困惑的探索之中,它直接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实施。可以说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订,既是高职院校所有改革与建设工作的中心,又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首先它要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很多教育家、教育者已经对我们高职培养的人才做了定位,但只有正确的认识和定位才具有可操作性,便于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
   2004年,国务院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职业教育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且教高[2006]16号文件中也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专业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
   所以,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素技能型人才,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为宽广基础理论及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素质的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及高技能型人才。我们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工作者,训练学生从事将来需要的工作过程的方法和技巧。
   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与中职教育的最大区别应是它的高等教育属性。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上我们应该认识到:合格的高等教育属性应是使学生具备一生职业发展与迁移所必需的相对完整的某一专业技术领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并尽可能的在人文素质、思维方法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方面,为学生成就其人生的事业打好一定的基础。所以也可以说我们培养的高职学生更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对培养教育方式方法的思考
   现代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日益显现,这也对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高职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教育的方式方法更是关键所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但实践也离不开正确理论的指导,如何协调两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姜教授提出了学科体系与行动体系的关系,要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重新构建知识体系,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开发学习情境,形成由做中学做中教的学做一体化教学。而这个系统化的过程是由调研分析开始的,以岗位要求、职业素质开设设计课程。先是企业调研再到职业能力分析,最后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培养的是理论够用、技能实用和具备职业资格的高素技能型人才。
   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指导方案》中,根据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对人才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提出了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要求,即要求打破传统学科界限,代之以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高度统一的,按照工作过程顺序进行的“综合性”和“案例性”教学项目。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对高职语文课程的设想
   基于以上的学习—思考—认识,我对高职语文课程做了这样的设想。作为公共基础课,既要为(未完,下一页

  

页码选择:1 2
相关专业论文
1 关于中职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及对策
2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机制的理性思考
3 关于军校任职教育政治理论课教员实
4 我市公安法制执法监督存在的问题和
5 以方永刚价值取向提高公安边防基层
6 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
7 试析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者角色
8 关于应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思考
9 浅论实现从线性思维到非线性思维的
10 浅谈五年制高职文化基础课课程改革
11 构建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的几点思
12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思
13 关于《反垄断法》宪法性地位的思考
14 浅论新时期大学图书馆职能的几点思
15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
推荐专业论文
1 NIP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2 解读学生学习习惯,探讨词汇学习方
3 机械密封失效问题研究
4 浅议课堂教学中的高职生养成教育
5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
6 国际经济学最新理论概述
7 天等县硒资源分布与利用研究
8 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整体护理中的作用
9 试论叶适的道统论
10 中小企业的筹资
11 如何做好职专班主任工作
12 黄铜的热处理
13 浅谈移动通信新产品在市场中的产品
14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学生素质教育
15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初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下载与付款  上传课件  资料征集  论坛与信息发布  期刊杂志推介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分类说明  联系本站  会员登录
课件009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