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
|
资料类别
|
电子电工课件 |
|
课程(专业)
|
通信 |
关键词
|
交换原理|交换技术 |
适用年级
|
不限 |
身份要求
|
普通会员 |
金 币
|
10 (金币如何获得?) |
文件格式
|
ppt |
文件大小
|
2691K |
发布时间
|
2012-08-22 15:44:00 |
预览文件
|
无 |
下载次数
|
2 |
发布人 |
hulinsman |
内容简介: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
第1章 绪论
11.1 交换与通信网
21.1.1 点对点通信系统
31.1.2 交换与交换设备
41.1.3 通信网
51.1.4 通信网的工作方式
71.1.5 交换技术有关术语介绍
81.1.6 信息传送模式
91.1.7 信息网络的分类及其业务特点
111.2 交换技术
111.2.1 交换技术分类
111.2.2 电路交换技术
121.2.3 报文交换技术
131.2.4 分组交换技术
131.2.5 宽带交换技术
171.2.6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
18本章小结
20第2章 交换技术基础
202.1 引言
212.2 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
12.2.1 交换单元及其性能
222.2.2 交换单元的分类与几种典型的交换单元
272.2.3 交换网络
292.3 信号数字化技术
292.3.1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302.3.2 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
312.4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
312.4.1 空分复用
322.4.2 频分多路复用
322.4.3 时分多路复用
33本章小结
35第3章 电路交换技术
353.1 电路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及分类
353.1.1 电话的产生与电路交换机的演变
363.1.2 电路交换机的发展过程
393.1.3 电路交换机的分类
403.2 电路交换原理与特点
403.2.1 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
423.2.2 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功能
443.2.3 电路交换技术的特点
443.3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结构
443.3.1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基本结构
453.3.2 程控数字交换机硬件功能结构
553.4 程控交换机的软件系统
553.4.1 交换软件的组成和要求
583.4.2 呼叫处理程序
653.4.3 程序执行管理
683.4.4 程序设计语言
703.5 程控交换机的指标体系
703.5.1 性能指标
723.5.2 服务质量指标
733.5.3 可靠性指标
733.5.4 运行维护指标
73本章小结
76第4章 信令系统
764.1 信令的概念及功能
764.1.1 信令的概念
774.1.2 信令的功能
774.2 信令的分类
794.3 信令方式
834.4 No.7信令系统
844.4.1 中国1号信令
854.4.2 No.7信令系统
894.5 信令网
91本章小结
93第5章 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
935.1 概述
935.1.1 电信大楼设计、施工及安装要求
945.1.2 通信电源
945.1.3 接地系统
955.1.4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965.1.5 综合布线技术
975.2 程控用户交换机工程设计
975.2.1 设备选型
985.2.2 系统设计
1035.2.3 电信机房设计
1055.2.4 电源设计
1075.3 综合布线技术
1075.3.1 综合布线概述
1095.3.2 综合布线系统的组成与常用设备
1115.3.3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1145.3.4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和验收
117本章小结
119第6章 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
1196.1 概述
1196.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1206.1.2 数据通信系统的基本结构
1206.1.3 数据通信网的分类
1216.1.4 数据通信网的交换方式
1216.1.5 分组交换网
1216.1.6 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
1226.2 分组交换原理
1226.2.1 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
1236.2.2 分组交换方式
1246.2.3 分组交换方式的主要特征
1256.3 分组交换技术
1256.3.1 分组的形成
1286.3.2 资源分配技术
1306.3.3 逻辑信道与交换虚电路
1336.3.4 路由选择和差错控制
1366.3.5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386.4 X.25协议
1386.4.1 X.25协议概述
1386.4.2 X.25协议分层结构
1396.4.3 HDLC简介
1406.4.4 LAPB帧结构
1416.5 分组交换机及其网络
1416.5.1 分组交换机在分组网中的作用
1416.5.2 分组交换机的功能结构
1436.5.3 分组交换机的指标体系
1446.5.4 分组交换网络
1456.6 帧中继技术
1456.6.1 帧中继技术的产生
1466.6.2 帧中继与X.25的比较
1476.6.3 帧中继的协议结构与帧格式
1496.6.4 帧中继的交换原理
1516.6.5 帧中继的主要特点
152本章小结
154第7章 ATM交换技术
1547.1 引言
1557.1.1 ATM交换技术的产生
1577.1.2 ATM与B-ISDN的发展
1577.1.3 ATM的标准化组织
1577.1.4 ATM的研究热点
1587.2 异步转移模式基础
1587.2.1 异步传送模式
1617.2.2 ATM信元结构
1647.3 ATM体系结构
1647.3.1 ATM参考模型
1667.3.2 ATM协议的平面功能
1667.3.3 ATM的分层结构与功能
1737.4 ATM信元传送处理原则
1777.5 ATM交换技术
1777.5.1 ATM交换机的组成
1787.5.2 ATM交换的基本原理
1797.5.3 信元交换机构
1797.6 ATM网接入方式
1797.6.1 ATM网络构成
1807.6.2 ATM网中的用户接入方式
181本章小结
183第8章 路由器与IP交换技术
1838.1 TCP/IP原理
1848.1.1 TCP/IP体系结构
1868.1.2 IP地址分配
1888.1.3 地址解析协议
1908.1.4 IP协议
1918.1.5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协议
1918.1.6 TCP协议
1928.1.7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38.1.8 IP的未来(IPv6)
1948.2 路由器工作原理
1948.2.1 路由器的硬件结构
1968.2.2 路由器原理及路由协议
1998.3 IP交换技术
1998.3.1 IP与ATM的比较及相结合的模型
2028.3.2 IP交换
2048.4 三层交换技术
206本章小结
208第9章 下一代网络体系与软交换
2089.1 引言
2089.1.1 下一代网络
2099.1.2 下一代网络的特点
2109.1.3 下一代网络的功能层次
2109.2 软交换技术
2119.2.1 什么是软交换
2119.2.2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39.2.3 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
2159.3 软交换的组网技术
2159.3.1 软交换所使用的主要协议
2179.3.2 组网方案
2189.3.3 软交换网络的路由
2209.3.4 软交换网络异地容灾
2219.3.5 软交换网络的地址
2219.4 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219.4.1 软交换技术发展情况
2229.4.2 软交换业务的发展
2229.4.3 软交换的应用
223本章小结
224第10章 光交换技术
相关说明:
1. 如您下载的资料不止一份,建议您注册成为本站会员。会员请登录后下载。
2. 会员购买金币50元以下,0.7元/个,50元以上,0.5元/个。具体请看:下载与付款。
3. 会员48小时内下载同一文件,不重复扣金币。
4. 下载后请用WinRAR或 WinZIP解压缩后使用。
5. 如仍有其他下载问题,请看常见问题解答。
下载地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