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的提问艺术
济源市坡头职高 琚立芬 2007/1/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教学主题的教学理念逐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根据"思考-感知-练习-总结-升华"的教学规律,形成了"兴趣-质疑-讨论-点化-小结"的英语课堂教学结构,而课堂提问是这个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课堂提问不仅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把握问题的广度、深度坡度和难度.
一:善于用“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思维、振奋精神、提高兴致。因此,课堂提问的设计不仅要以课文中的知识为依据,还要善于从文章巧妙的构思中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品尝收获和成功的喜悦,进而渴求取得更大的进步。
如我在教Book2A.Unit7.Living With Diseases中Born Dying一文时,设计了这样五个问题:1.What is AIDS ? 2.What kind of person will get AIDS ? 3.Can only bad people get AIDS ? 4.How does a person get AIDS ? 5. What do we do ? 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积极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很快学生就把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那些、我们应怎样对待患有艾滋病的人等关键内容给掌握住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既学到了英语知识也学到了相应的文化知识。
二:善于用“提问”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我觉得它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想接近它的时候,它马上就会从巢里飞走;当你终于抓住这只鸟的时候,那你只好把它抓在手里或关在笼子里,可是,当它变成关起来的‘囚徒’以后,你就别想听它唱歌了。”由此可见,巧妙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他们心灵的门户,是教学中特别需要精心处理的问题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与分散,心灵门户的开启与关闭,应当是衡量我们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应当是决定我们教学成败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开启了他们心灵的门户,就能使他们产生兴趣和动力,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走上活泼、主动发展的道路。因此,用巧妙的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我们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方面之一。
以课文The Necklace为例,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Why did the author use a necklace as a clue to the text? 这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到课文上来。接着,继续提问:Is the heroine’s fate only connected with the necklace? 让学生根据问题来理解课文,并通过课文情节的描述,提出:How did the heroine borrow a necklace? How did she look for the necklace? How did she pay for the necklace? How did she find the necklace? 等问题,这样,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教材的情节来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牢牢掌握激发学生的最佳点。
三:善于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面对的却不是一个人、几个人,而是几十个人,他们有各自的生活经历,有各自的性格爱好,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也有千姿百态的思想。教学过程中如何用精辟的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学取得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心理特征,以“提问”来促进他们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的语言实践。
而是鼓励学生见仁见智发表各种见解。比如,主人公小花的经历、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助人为乐的精神,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有关知识,我们应该为社会做些什么等等,都可以作为问题的切入口加以分析、挖掘,以拓展学生的思路。
四、善于用“提问”强化学生认知 (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