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能力强 就业前景好 武汉中职生供不应求
楚天金报 2010/4/28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职招生季,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学校咨询,问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专业就业好不好?”事实上,中职的培养方向就是就业。近年来,我省中职教育就业前景持续看好。
中职生供不应求
4月15日上午,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刘冰,来到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落实招聘员工事宜。早在去年12月份,该公司便向仪表电子学校预订毕业生120人。“从2007年开始,我们每年到该校招人,今年还提前几个月预订,因为光谷一带很多同行也在招人,现在中职的毕业生很抢手呀!”刘冰深有感触地说。他告诉记者,公司今后打算与仪表学校进行更深入的校企合作,从招生一开始就确定部分学生,作为后备员工。
刘冰前脚刚走,深圳国扬通信公司武汉分公司的生产主管尹虎,也来到仪表电子学校招毕办,他也是来招人的。“今年公司要招100人,现在只招了二三十人。”尹虎有点失望。“没有这么多学生给他,光电专业的毕业生现在都已经顶岗实习了。”一旁的招毕办副主任王爱无可奈何地说。据了解,该校年前已被企业预订3000名毕业生,年后又有企业预计2000人,可本届的毕业生一共只有2600人。
“每天不停有用人单位打电话来要人。”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招毕办副主任杜珍萍说,一个毕业生至少有两三个岗位可供挑选。据统计,武汉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远远高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如果要形容时下中职生的就业形势,相信不少职校招毕办的负责人都会不约而同地用到一个词——供不应求。几年前学校还找到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如今用人单位抢着到学校要人,翻天覆地的变化缘于武汉加工制造业的复苏和扩张,以及中职学校紧跟市场需求办学的良好效应。
不久前,武汉人力资源市场发布今年一季度职业供求分析,报告显示,职高、技校、中专毕业生最为走俏,占需求总量的49.63%。同时武汉人才市场发布的2010年3月份人才市场分析也令人意外,这个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要求职群体的市场,技工需求量居然一路攀升,且集中在IT、电子信息、机械等行业。
在近日的一场招聘会上,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称,该企业生产线扩充后,需要大量一线技工和普工,职校或技校学生多有实习经历,年纪轻、上手快。多家企业表示打算直接到职校、技校对口招人。
今年3月,浙江绍兴、湖州地区人才机构组团来汉揽才,技工需求量是重头;与此同时,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局两次组织制造企业,到该市场招聘。
肯学肯干者有前途
为什么那么多企业喜欢招中职生呢?除了高校毕业生不愿放下身段当工人外,中职生动手能力强、专业对口、期望值不是太高是企业青睐的原因。
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刘冰告诉记者,大专毕业生往往期望值更高,但又不切合实际。中职生比较踏实、稳定。“学历的高低其实在薪资水平上没有太大差别,因为企业是按岗设薪,中职生也可以拿到3000元的月薪。”刘冰告诉记者,有一名中职生应聘到该公司后,由于培训期间表现出色,被分到核心部门——外延部,现在是“老化实验员”,要知道,这个岗位学历最低要求大专,她成了该部门学历最低的员工。
深圳国扬通信公司武汉分公司的生产主管尹虎,是武汉仪表电子学校毕业生。2006年毕业后被推荐到武汉顶益食品公司从事设备维修工作,后来跳槽到现在的公司,从操作员、组长做到生产主管,前后只花了一年多时间。“中职生只要肯学肯钻肯干,一样也有前途。”尹虎说。
就业层次有待提升
尽管中职生的就业率高,可家长和学生认为,除非没考上普通高中,否则不会读中职,于是,中职招生和就业呈现出“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
采访中,一位家长表示:“现在都只有一个孩子,哪位家长不想让孩子从事社会地位高、有前途的工作?读中职毕业后就是当工人,那些经过努力做到管理岗位的毕竟只是少数。”据了解,中职学校学生中,七成来自农村家庭。
“不要怪家长的观念没有转变过来,现在的中职毕业生就业层次确实不高,九成以上从事的是技术含量不高、发展前景不大、工资水平不高、劳动强度不小的一线工人岗位。在大多情况下,许多中职生的工资水平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其住房、医疗条件还有待解决。”一位业内专家分析。
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局面有望在未来得以改善。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校长邓国平告诉记者,不久前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目录”,将职校的专业与职业资格认定、高职及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接,这意味着今后中职生毕业后可以通过(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