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09 教学资源下载
课件 试卷 教案 毕业论文 图书软件 职教研究 期刊推介 信息发布 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课件009首页 >> 职教研究 >> 教育教学 >> 智能制造背景下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与优化

智能制造背景下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与优化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 罗春清 2025/5/31 21:01:45

   摘 要:在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课程团队以智能制造背景“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为对象进行教学改革,基于智能制造专业培养目标、学校办学定位、智能制造专业实验设备等内容优化该专业的培养方向,提出了紧跟学科前沿,以学科竞赛、教师科研为依托进行“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优化,缩减画法几何的陈旧内容,丰富工程公差部分,促进三维数字化建模内容与力学、设计等部分的交叉融合,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测绘中引入三维造型设计、3D打印、数控加工环节,夯实学生绘图与设计能力,增强学生工程应用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智能制造;课程改革;学科竞赛;三维造型设计;3D打印
  
   智能制造是近些年为了适应国际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促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解决智能制造高素质人才匮乏问题而设立的新专业[1],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继承和发展,其更强调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机械的制造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等相结合,以实现智能装备和智能制造系统的应用。该专业是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和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的专业[2]。因此,“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智能制造等新工科各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该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该课程具有空间逻辑性强、理论与实际并重等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立体几何基础和较强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4-5]。然而,随着新一轮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需对一些理论课程进行压缩,尤其要淘汰一些不合时宜的课程,同时要对保留下来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环节的实践性,以适应新专业、新技术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考虑到智能制造专业课程涉及面较广、内容较多,分配给一些传统课程的学时不多,尤其是像“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这样机械设计方向的课程。因此,需要对“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包括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培养计划等都需要编制及优化,以适应智能制造专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1 智能制造专业“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思考
   智能制造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智能装备控制与系统集成、TC项目实施、TC系统集成与管理、NX与TC的数字化及智能化设计软件工具开发等技术工作的人才[1]。随着我国产业升级,企业生产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需求量将会逐年递增,以助力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因此,要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的培养目标,就必须在该专业培养方案、培养计划、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课程改革并设计与之相匹配的培养模式。
   数字孪生技术是智能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其是将制造相关的物理场景及制造装备由实转为虚的重要过程,为智能制造过程的优化提供支撑。基于此,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需要设置更多与数字化建模相关的内容,目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已经引入三维数字化建模内容,但更多是直接沿用传统的机械专业三维建模软件,而没有将这种建模思想贯穿于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全过程。以往在“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中介绍三维建模都是注重零件建模、静态建模,而没有从交叉学科角度进行教学,如受力分析、运动干涉、寿命分析等同力学、物理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其他学科融合;在三维数字化建模中融入有限元、动力学仿真、优化设计等,这些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有很大帮助。“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除了要介绍本学科内容外,还要同其他课程建立关联,为学生学习提供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智能制造专业需要注重的思想之一。
  
   2 智能制造专业“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优化
   智能制造专业“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并加强与实际机械制造、数字化建模等的紧密结合。但目前该课程内容还是沿用原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公差课程内容,只是在原来基础上做了简单压缩,这样做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机械设计、公差能力,应该结合该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计划以及本校办学特色,制定符合校情的“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内容。
   目前,“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包括三个部分:几何公差、计算机公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需要两学期共128个学时,还要完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测绘的实践课程。随着本科课程的优化,理论课程学时不断被压缩,实践及实验课程学时增加,故“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也应作出调整。画法几何及投影理论注重学生几何学理论及投影理论学习,比较适用于传统的手工尺规作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几何学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课程团队建议压缩该部分内容,如去掉投影变换、线面和面面几何关系内(未完,下一页

  

页码选择:1 2
相关教育教学
1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一体化课
2 世界技能大赛与智能制造专业教学融
3 职业技能竞赛对舞蹈课程改革的影响
4 技工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与人才
5 技工院校智能制造专业新型学徒制人
6 教学工厂模式下智能制造专业实训教
7 高中数学教材习题教学现状分析与建
8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研究
9 钳工实践教学在智能制造大环境中的
10 智能制造背景下“极限配合与技术测
11 试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信息技术的教
12 浅谈机电专业的课程改革
13 基础物理教学与课程改革
14 基于通识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公共英语
15 基于计算机绘图下工程图学课程改革
推荐教育教学
1 对口单招化工专业综合理论复习技巧
2 基于建构主义的化学双语教学策略
3 社会转型时期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
4 中职学生中作业布置与评析的策略研
5 如何上好第一堂课
6 项目教学法在数控技术专业教学中的
7 “全纳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
8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反思
9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10 从中职学校特点探究中职体育教学改
11 《数控加工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12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效性研究
13 大学生当技工能否破解就业难题
14 学科知识体系下机械制图课程重构教
15 技工院校《焊工识图》实践教学的重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下载与付款  上传课件  资料征集  论坛与信息发布  期刊杂志推介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分类说明  联系本站  会员登录
课件009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