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高考背景下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究
苏艳林 2025/5/15 16:52:42
摘要:职教高考背景下,职业教育在不断发展和改革,实施创新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学生知识、技能并顺利适应行业需求的关键。机械制图课程制造装配制造和交通运输两大类职教高考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启新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育趋势,满足社会和行业的发展与需求。传统教学方式、课程学业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职教高考背景下现代教育的需求,无法激发学生潜力,不利于提高高校选拔人才质量。本文提出“1+N+N”教学模式,更加注重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理解、熟悉和掌握,并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技能能力,从而适应职教高考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
关键词:职教高考;考试科目;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前言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多的高校扩大了职教高考招生比例,这让更多职教学生可以通过职教高考,与普高学生一样考大专、考本科、读研究生,继续打开入学深造的大门,拥有更高的学历。2021年,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所设置19个专业大类,把规划专业大类和专业群作为扩招前提,重点考核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和迁移能力,学生考上后可选择细分专业。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招生计划由各地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中统筹安排。在这一系列国家政策文件的推动下,如何通过教学改革适应职教高考,提高人才选拔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成了当前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对职教高考考试科目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职教高考考试科目课程的教学需要用新理念、新模式来指导新实践,达到高质量育人的效果。
一、中职升学考试科目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自2013年印发《关于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来,职教高考已经有了10年的发展历程,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应用型本科学校在职教高考中的招生规模等措施,形成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考试评价方式。很多中职院校对教高考升学考试中专业技能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研究较为薄弱。
一是把握课程标准方面,2022年,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标准,但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各个省份因为执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不同,因而每个省份的中职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教学标准也不同。广西中职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标准,由各个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订,而各个中职院校在课程目标的制订、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课时设定、课程结构设置和课程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选择没能适应学生升学与就业“双导向”、“双并重”的发展需求。
二是教学模式方面,绝大多数中职学校还是采用以培养“就业为导向”为目标的单向度的技术人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重技能而轻理论,缺乏持续学习支持,往往只关注在校期间的学习,对学生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支持不足;创新精神培养不足,由于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较少涉及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课程学业评价也没有形成顺应的有效激励的方式,导致出现在职教高考专业技能考试笔试成绩总体分数不高,部分考生专业分数未上录取分数线导致无法被本科院校录取等情况。
三是课程授课主体方面,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某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授课几乎都是由固定的一名或者两名教师进行授课,没有组建一个稳固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考试大纲的研究、讲义编写、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考试模式等方面的工作几乎是由一名教师“单打独斗”完成的,出现专业课教学和复习时教师学习自发性不足、学习和复习深度不够、复习资源较为匮乏和无法全面且正确地对教学进行评价等问题。
四是没有完整的系统化的练习测试题库和学习、复习过程中可采信的学情分析大数据。对于学习者来说,系统化的练习测试题库是宝贵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定期进行系统化测试可以帮助学习者不断挑战自己,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分析和应用技能。没有完整的系统化的练习测试题库和学习、复习过程中可采信的学情分析大数据,就无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详细合准确地分析,无法及时(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