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智造”下智能制造专业1354模式教学改革探索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 罗春清 2025/1/3 17:24:23
摘 要:为培养面向智能制造类企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我校智能制造专业以机械制图课程为例,团队探索“数字+智造”下,探索构建“1354”教学模式,结合1+X证书的考核要点和技能大赛考核的技能要点,对本课程进行模块化重构,以校中厂典型零件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导向,通过混合式教学实现课程组织和评价,使用岗课赛证融通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实现中职机械加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智能制造专业;机械制图;1354模式;课程改革
一、智能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与装备专业群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无法因材施教、技能训练受困于“三高三难”等问题,以课堂元素为载体,构建了1354模式:“一引领、三教改、五融合、四驱动”的“一三五四”数字+智造课堂模式,探索特色高效专业课程课堂。
二、智能制造专业1354模式教学改革的主要做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需求,为此本专业群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思政引领、数字五融、四轮驱动”的课堂模式,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数智化教学场景,开展虚实一体化实践,助力高效课堂。
图1 “1354”课堂模式
(一) 思政引领布局“数字+智造”的三教改革
一是围绕“数字+智造”构建思政矩阵。根据专业群“国情教育、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思政主线,按专业群-专业-课程的路线逐层细化为11个课程思政元素,具化为“数字+智造”特色的思政案例,落实到课程标准,让课堂思政有章可循用。
二是聚焦“数字+智造”推进三教改革。设计“数字+智造”特色的教师数字素养、教材课程数字模态、实训基地数字场景、混合教学模式,整体布局三教改革。
(二)数字五融打造“数字+智造”的五金工程
一是数字融入教师,培养“数字+智造”教师:培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AI开展教研能力、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自动化产线等专业能力,用信息化手段带学生开启“数字+智造”课堂。
二是数字融入教材,开发“数字+智造”教材:结合智造行业发展,开发《机械制图》等20部双元立体化教材,为课堂提供有效参考。
三是数字融入课程,建设“数字+智造”课程:聚焦高效课堂,建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等17门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课程,制定个性化教学目标,开发知识点层面的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评价方案,用人工智能打造数字供给体系,实现个性化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是数字融入基地,建设“数字+智造”场景:建设基于数字孪生的柔性智造单元等虚实互补的“数字+智造”实训场景,技能训练由“传统实训”向“虚实结合”转变,由“一人一机”向“多人一机”转变。即学即练、即考即评,降低安全风险和投入成本,提高实训效率。
五是数字融入专业,建设“数字+智造”专业:及时开设3D打印、机器视觉等智造专业课程,确保专业与行业紧密对接。
图2《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知识图谱
(二)四轮驱动点亮“数字+智造”高效课堂将思政引领、数字素养、技能训练、综合拓展等纵向贯穿课堂全过程,从“学、思、践、悟”四个环节开展学习。
“学”金课金材之髓,吸收优质资源固理论。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金专之向,紧跟产业趋势找定位。学生思考行业的前沿动态、专业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个人在本专业领域中的职业规划方向,树立明确学习目标。
“践”金地之技,通过虚实互补强技能。学生在设备先进、虚实互补、安全真实的环境中训练技能,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岗位竞争力。
“悟”金师之道,模仿名师工匠促发展。名师工匠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领悟并树立正确的三观。
三、智能制造专业1354模式教学改革的成果成效
(一)建成“数字+智造”资源新高地建成了数字模态的精品课程:《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课程分别被纳入国家职业教育专业资源库,1门课程获评省级在线精品课程、2个资源库获批省级立项建设。建成了数字特色的优质教材:3部立体教材获评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打造了数字素养的优秀教师:获评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2名省级名师1名省(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