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协同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
陈禹 2024/9/20 8:40:10
(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产教协同对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属于创新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管理模式中以理论为基础指导缺乏实践的现状。通过总结分析可知,高职院校产教协同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创新需通过实现理念创新、强化人才培养、重视制度完善三方面路径,为适应产教协同模式、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效果提供支持。
关键词:产教协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引言:
教学管理工作既要注重管理目标的达成,更需要注重通过有效的管理引入多方面资源条件,为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支持。另外,教学管理的高层次目标应当定位在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因此,产教协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新时期成为能够完成好教学管理任务,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协同合作,积极借鉴产教融合模式下的资源条件匹配制定相关制度,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案,为取得更好的教学管理创新效果起到保障性作用。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际问题
在相关数据统计结果中显示,高职院校专业课开设数量最低30门最高不超过50门。因此,各专业建设中的人力资源投入、资金资源投入基础建设投入存在一定的客观差异。本文以高职院校机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为例,探讨在这一专业背景下如何通过产教协同实现学生的有效管理基于专业课学习的理论要求与实践能力要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基于机械工程专业课程类别丰富、实践性要求高的特征,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更需要将人才培养与人才管理实现有效衔接,紧密融合。但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来讲,高职院校机械工程类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管理问题,下文主要阐述一部分实际问题,并基于问题进一步提出解决措施。
(一)教学管理缺乏实践性
管理工作在传统情况下大都依靠制度执行落实,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也存在落实管理工作时过于注重制度支撑的现象。进一步分析这种现象的引发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一是由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影响,对于创新管理方法、优化管理质量缺乏重视程度。其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以约束控制为主要目标,未能将管理工作与教学维度的人才培养实现有效联动,导致教学管理方法相对固定教学管理制度也缺乏执行中的灵活性,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管理效果。
二是由于传统教学管理工作落实时,大都以传统制度或其他管理理论做支撑,并未结合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高职院校学生的主观需求落实教学管理工作[1]。另外,结合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态度以及实践能力培养效果进行观察检验的力度也存在不足,教学管理成效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二)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性
教学管理的创新是解决教学管理实际问题、提升教学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说,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缺乏创新性的表现包括以下两方面要点。
一是教师在落实教学管理工作时,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缺乏重视程度。常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落实环节也将关注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成绩的提升方面。这不仅不符合职业院校提升学生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会导致教学管理的成效,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得到提升[2]。
二是教学管理工作在落实时,分别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辅导员按照自身的工作目标任务工作要求落实具体的具有指向性的管理工作任务。各岗位管理者在教学管理中缺乏有效沟通,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无法在交流沟通中得到反馈。这进一步影响了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成效。同时,教学管理工作的落实方法也缺乏灵活性。大部分管理者指通过结合制度的约束性管理落实具体工作。对学生学习中实践能力的提升缺乏考察和管理力度。
(三)教学管理缺乏制度支持
从目前的实际出发来讲,虽然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有系统性的制度作支持,但制度本身的创新性和完善性存在不足。目前执行的制度多是以规范学生行为、规划好教学流程为基本目标的管理制度。对于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人才培养中多主体引入后的协同管理缺乏重视程度,也未能在制度中进行体现[3]。
二、产教协同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实践原则
(一)引入多方面资源支持
产教协同背景下,关于具体资源条件的引入应用,需把握以下几方面要点。
第一,应当引入先进的教学管理系统,提升教学管理信息化程度。传统管理模式是以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基于课程教学要求,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对学生进行规范和管理。但管理工作会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局限,因此,可引入信息化平台、在线沟通平台,为教学管理体现出灵活性,体现出创新性提供支持。对(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