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赋能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校 罗春清 2024/9/16 21:35:51
摘 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形势复杂。新的时代必将造就新一代技能人才,而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文章依托职业教育的历史责任、新工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目标,针对《机械制图》课程从课程目标、内容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路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 专业认证; 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科技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社会变革与产业革命,都要求职业学校必须培养大批跨学科交叉、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型技能技术人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办好我国教育,要保证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3]。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地位越来越高,社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家国情怀、价值取向、工程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课程思政新形势下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有助于提高改革实效,实现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思政课程”达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机械制图》是中职学校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4],授课对象为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学生进入学校不久,好奇心较强,可塑性较大,是学习态度建立、团队意识形成、创新思维能力及家国情怀培养的绝佳时机。该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并重,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铸就工匠精神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课程思政形势下进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意义深远,可为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一、课程内容体系重构
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对本课程的要求,提炼课程教学目标,从而优化传统教学知识点,挖掘隐含于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整合出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寻求合适的融入点及融入方法,探究出新的课程教学模式;经过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总结其优缺点,进而持续改进其课程教学知识点,实现闭环效应。以期实现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家国情怀、价值取向、工程素养,实现机械制图课程教学将知识能力培养与立德树人并重,发挥好本课程的育人功能,培养既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挑起越来越重的科技大梁,又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有法制意识、质量意识、良好的国际化眼光的高端人才。图1为课程内容体系重构技术路线图。
图1 课程内容体系重构技术路线图
二、思政元素挖掘
面临高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化,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和过程及获取信息的渠道都与以往大相径庭。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深刻思考中央、学校下发的各项关于课程思政的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课程本身的育人功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机械制图课程内容中隐含的思政元素较多,作为一线教师,需要有意挖掘并进行归类储存。在课程绪论中的图学发展史讲解过程中,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都会提及法国著名的几何学家去引出画法几何。那教师可稍加详细引入蒙日的生平以激励学生勤学苦练,功到自然成、敢于发现和创新、解放思想、不被传统的方法所束缚的精神,就是很完善的一个思政元素的隐形教育,而且与课程内容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在制图基本知识部分的国标讲解中,传统教学会生硬的强调标准很重要,同学们需要牢记并遵守,课程思政形势指导下,教师可改变教学思路,不妨先强调以国标为傲,国标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地位的象征、重视一个小螺钉、关注每个不起眼的尺寸,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加强守法意识和职业责任、培养严谨的大国工匠素养。在机件表达方法综合训练过程中,传统教学主要以讲授例题为主,认为没有时间去讲题外话。但课程思政提示我们,知识是讲给有学习动机的学生的,填鸭式的灌输效果不尽人意。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引子,提示学生做事要抓住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尽量考虑周到、对方案的选择要择优,讲究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螺纹紧固件等标准件的讲解中,传统教学也是偏重知识的讲解,满堂灌痕迹严重,教学效果不理想。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下,抓住契机培养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环保意识、效率意识、成本意识,然后进行知识目标的渗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表1中列举了几个代表性样例。
表1 机械制图课程中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思政目标举例
三、教学模式改革及思政元素融入策略
为实现思政元素有(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