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新质生产力的构建思路和实现路径
四川省剑阁职业高级中学 罗春清 2024/4/22 18:51:42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大国竞争背景下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具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判断。本文将新质生产力构建思路和实践路径融入中国当前的发展战略中,从转变企业发展范式、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建设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改革路径,三条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共同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注入活力,使得生产力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大国竞争背景;高质量发展; 思路和路径;
(一)新时代下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政策背景
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而且,随着科技的进步,全世界优化资源配置能力的增强,经济全球化会不断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治理、发展模式存在必须解决的问题,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当前,经济领域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亟须创新增长方式,把握好新一轮产业革命、数字经济等带来的机遇。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意义在于,如果中国能够以新的生产力范式推动国际经济体系变革,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其经验必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第四轮工业革命浪潮中,中国经济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技术创新的快速进步,使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感受到巨大的竞争压力。美国与其盟友一起推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体系脱钩,企图重建基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全球供应链与全球产业链,在一些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领域将中国排除在外 。202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过程中孕育的新机遇,勇于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在此特定发展阶段提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图,是在面对国际复杂形势下,全面解决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土产业链体系中的关键卡点和堵点问题,夯实中国产业链的国际竞争优势,强化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生能力的关键一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会成为中国经济“换道超车”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促进中国经济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提升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变革为技术路线和产业格局促使中国产业体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创造了条件,其产业体系发展范式从工业经济主导型转变为服务经济主导型、发展动力从依靠资源投入为主转变为依靠技术进步为主 。但存在诸如创新和人才要素尚未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发展中存在内需动力不足以及外需的不稳定性增强等问题 。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要求相比,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关键核心技术存在短板环节、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大、绿色低碳水平不高、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驱动投入产出效率偏低等方面 。因此,新质生产力义无反顾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动能,面向前沿领域及早布局,提前谋划变革性技术,夯实未来发展的技术基础,是不容错过的重要战略机遇,是抢占发展制高点、培育竞争新优势的先手棋。
(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全面清晰地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征是理论认识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和应用,使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18]。以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为主要增长动能的传统发展范式,无法应对中国面临的险峻国际形势,无法满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无法持续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新的发展动能必须考虑到自然资本面临的枯竭问题,以可持续、有弹性和包容的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3]。因此,新质生产力是一种摆脱高度依赖物质资源投入和高碳排放传统增长范式,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新的增长引擎,具有可持续性、竞争性和包容性的新生产范式,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生动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助力国家在未来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新发展范式。
第一,从发展理念看,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可以适应国际新规则,改造生产格局的新发展范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只有适应国际经济格局新要求,才能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保障 。 “新质生产力”的政策意义在于,如果中国(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