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沁的功利主义视域下《海狼》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陆宜兰 2023/12/31 21:33:07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中文摘要:《海狼》是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海浪.拉森带领魔鬼号上的船员一路猎豹,最终走向生命的消亡。本文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人类的个人私欲、专制暴政和蔑视生命的态度,解读作品中拉森及船员与海豹的关系,进而反思人与动物的关系,并指出实现生态和谐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海狼》;功利主义;杰克·伦敦;人与动物
杰克.伦敦(1876-1916)是 20 世纪初美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在美国文学史享有盛誉,其作品《荒野的呼唤》(1903)、《马丁.伊登》(1909)是广为读者所熟知的世界文学经典,在文学评论界也获得了不少赞誉。长篇小说《海狼》(1904)是杰克·伦敦的重要作品之一,西方评论界认为它是杰克.伦敦最优秀的一部小说,是一部罕见的、具有独创性的天才之作 。《海狼》以波澜壮阔的海洋生活为背景,讲述了“魔鬼号”的船长拉森,用其过人的海上生存能力与智慧,在船上实行独裁统治,残忍蔑视他者的生命。在这一险恶的生存图景下,伦敦向读者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斗争的残酷场面。
杰里米.边沁(1748-1832),是功利主义创始人。他也是第一位宣扬动物权利的学者,在他的理论中,批判了“自然权利”,为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从他的苦乐原理、功利原理、最大幸福原则展开进行论述。苦乐原理是功利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建立在释放生物天性趋乐避苦的欲望。边沁在他的处女作《政府片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巨大的功利原理,即“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 。本文将从边沁的功利主义出发,思考《海狼》中个人私欲和专制独裁对动物的压迫、人类对动物苦乐觉的忽视,分析作品中海狼拉森及其船员与海豹的关系,进而分析在自然中人与动物的关系。
1.拉森的个人私欲:苦乐原理下人欲的驱动
边沁作为第一位宣扬动物权利的学者,他尖锐地批判了“自然权利”,为动物谋权利,呼吁人们关注自然。在《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1789)中,他试图阐明,只有因为缺乏某种权利而导致缺乏某种幸福感才会让任何人有理由想要这种权利,拥有合法权利的人获得的唯一收益是他们的净幸福感的增加 。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的起点是苦乐原理,他认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公——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它们才指示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俱由其定夺。 ”
拉森是兽性和生物本能的代表,作为一个原始人,拉森将猎杀海豹和征服自然作为自己航行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是受到了其个人欲望的驱使。边沁将人类的感受作为快乐的核心,那么从这个角度可以认为对人类行为的评价也应当根据人的感觉来进行评判,人类本能地认为动物应该被自己的欲望所控制,具有残忍属性的猎杀者甚至会将屠杀动物作为自己快乐的来源,从这个角度可以更好地分析人欲对于动物的摧残。在海狼的“魔鬼号”上,有许多专业猎手,专门在海上捕猎海豹,而他们的待遇则比那些普通船员高得多。猎捕海豹是水手的天堂,海狼拉森猎捕海豹是为了满足女人的虚荣心和对饰品的爱好,以获得金钱和荣耀。当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捕猎海豹时,人性因子就已减弱,兽性因子增强,变成了没有头脑的野兽。在《海狼》中,故事的发展都是沿着对海豹的追赶产生的,一路上海狼拉森带领着“魔鬼号”一直向西北驶去,最后到达日本海岸线,追上了海豹群。海豹群最后到达了白茫茫的太平洋,那时候正是海豹群向北迁徙到老巢白令海的季节。根据凡·卫登的描述:“我们一路向北跟着海豹群,蹂躏并毁灭它们,还把剥了皮的海豹尸体丢给鲨鱼,皮则用盐腌制起来,不久的将来,它们就会成为城市里太太们肩上的装饰品。 ”令人悲叹的是,这场肆无忌惮的屠杀,全是为了满足女人的虚荣心。没有人吃海豹肉,也没有人吃海豹油。海豹皮和海豹尸体堆满了甲板,海上的船员都成为了屠夫,浑身沾染了海豹的血迹,“他们用刀子又剥又割,从他们杀死的美丽海洋生物的身上剥下皮来。 ”而凡.卫登的任务就是统计他们从舢板上搬来的皮,并且监督他们剥皮、清洗甲板,然后让船恢复成原样,在海狼的胁迫下,卫登过着捕猎海豹的生活,吃着猎豹员的饭菜,大脑全部用在捕猎海豹这件事上,人性因子渐渐减弱。
在大自然面前,人欲是无尽的黑洞,然而自然也会进行反击,海狼拉森猎捕海豹是为了发财,但是在来到海豹窝前,他的“魔鬼号”却被自己的船员摧毁,被自然所征服,只剩下一个残破的外壳和船上孤立无援的海狼。在故事的最后,严冬来临,海豹已经大规模向南迁徙了,遗弃了海豹窝。海豹有自己的迁徙模式,它们遵守着大自然的规则生存并繁衍,而人类却妄想打破这个规则,成为自然界的统治者,殊不知在与大自然的对抗中,我们永远是弱势群体,(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