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课程设计路径——以《数控车铣加工》课程为例
潘勇 2023/11/2 8:26:53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常州 213300)
摘要:1+X证书制度是衔接职业教育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桥梁,推动课程内容与企业工作任务融通,教学标准与岗位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促进中职学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对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为例,分析1+X证书制度对《数控车铣加工》课程设计,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关键词:1+X证书;数控车铣加工;岗课赛证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重点课题)C-b/2021/03/27。
一、研究背景
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第三批中“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公布,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建设未雨绸缪,融合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理念,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积极探索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领域课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1+X证书制度及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内涵
(一)1+X证书制度内涵
“职教20条”明确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在1+X证书体系中,“1”是学历证书,是职业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体和基础,是职业相对的专业综合教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X” 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是“1”的补体,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先进性的特点,解决了加强、补充和拓展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新技术、新技能等问题。 “1”与“X”是一个有机整体,作用互补、不可分离。[2]如同中国空间站一样,“1”就是空间站的核心舱,“X”是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等飞行器。各飞行器既具备独立的飞行能力,又可以与核心舱组合成多种形态的空间组合体,在核心舱统一调度下协同工作,完成空间站承担的各项任务。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内涵
工作过程是指:个人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结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3]“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4]中国职业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句话:“职业学校之课程,应以一事之始终为一课。” “一事之始终”的“一切应行之手续”其实就是指的“工作过程”。
三、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课程设计依据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构建和实施基于工作任务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必须实现课程结构与工作任务、课程内容、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以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同步发展。
(一)企业岗位需求
课程建设小组依据对近几年学校装备制造类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走访调查科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华朋集团有限公司、溧阳市四方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等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相应的岗位要求进行了分析,确定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为: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编程、产品质量的检验、数控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应的服务与管理。
(二)1+X证书制度标准分析
1+X证书《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由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22家行业、企业及教育的专家根据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所对应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制定的,因此,该“标准”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可以作为课程开发的重要参考标准,并且基于工作流程实现系统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结合证书标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工作内容和要求,是1+X证书制度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逻辑起点,如图1所示。

图1:1+X证书制度下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思路
四、基于1+X证书制度的中职课程设计路径
(一)“岗课赛证”工作领域任务载体筛选
在1+X证书《数控车铣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提(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