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专业《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孟美含 2023/9/16 18:54:33
泰山科技学院 山东泰安
摘要:随着我国关于深化学校思政改革创新的意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的重要任务和工作。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技术人才,建立适用于工科专业的思政融入课程方案是必要的。本文以电气工程的核心专业课程《电力系统分析》为例,从课程定位与思政要求出发,提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思政元素与课程融合策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教学实施手段,从而给出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与思路,为我国工科专业的思政融合与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22年泰山科技学院思政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35)。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提出,明确表示高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1-4]。因此,合理有效的将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是高校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
传统教学模式中,专业课程的教学仅仅侧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关于学生对思想品质与价值观的引领普遍认为是思想政治相关课程来传达的,然而仅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品格塑造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将思政元素引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专业课程的实际例子给学生传达相关的品质与价值观更容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成效。
1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定位
电气工程专业在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专业,其发展程度与国家的科技进步水平息息相关,因此在工科院校与综合类院校的教育与科研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又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知识内容是电气运行相关岗位的基础必修课程,也是后续“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供配电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基础。该课程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参数计算、等值电路模型的建模进行网络的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以及稳定性分析,从而培养能够从事电力行业,电网运行、变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具备高素质技术的技术性人才[5-6]。然而,电力行业相对其他工科专业在工作中的危险性因素较高,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认真仔细,踏实肯干、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具有责任心、拥有科学严谨态度的工作作风。因此,深入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也是工科教育的需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2 课程思政要求
“课程思政”的核心在于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践行,“课程思政”的根本是立德树人,教书与育人在教学任务中同样重要,为补足工科教育过程中对育人环节的缺失,明确课程思政的要求,并根据《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特点,在教学方法中塑造精神是必要的[7-8]。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培养新时代青年要遵循的思想品质,在工科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要遵循的课程思政应主要包含六项要求,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思政六项要求
课程设计中要明确思政要求,第一将电力技术的“中国标准”与“中国政策、中国创造”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把握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第二学习电气工程领域像“三峡大坝”等超级工程的建立,感受中国的科技发展与传奇“智”造,从实际发展中引发学生爱国情怀。第三关注电气领域专家事迹的大德大爱情怀,加强品德修养。第四要以增长学生见识为目的进行课程设计,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渴求与热爱。第五充分挖掘电气领域的感人事迹,增强学生对大国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与奋斗精神。第六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度和广度,增强以人为本、融会贯通的综合型人才。
3 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
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思政要求之后,要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是关键一步。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充分落实育人环节,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明确传道的责任与使命。图2为教学能力与学生素养对应关系。

图2 教学能力与学生素养对应关系
所谓“传道”指的是教师本身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实际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价值塑造能力。“授业”实则是指教师不断从(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