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实践探究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潘勇 2023/9/16 18:31:49
摘要:从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相关概念出发,重点对目前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根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更好地在中职教育阶段开展数控课程教学活动,希望通过该分析研究能够给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数控车铣加工 中职数控专业 实践教学
项目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1+X证书制度下中职学校数控车铣复合加工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研究》(重点课题)C-b/2021/03/27。
引言
现在由于网络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从过去简单按照大规模订单处理生产的阶段到现在有了更加精细的服务方式,所以企业对内部零件质量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加强中职数控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就势在必行。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就是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衍生出的一种更加专业化的数控人才培养制度,该制度应用于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提升数控操作员的专业化水平。同时,开展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教学研究也是加强中职学校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联系的桥梁,是目前中职学校数控专业开展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概述
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将培养高级数控人才作为主要教学目标,通过教育目标的转换实现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教育体系的创新。其中“1”代表了由学校认可的学历证书,代表了学生相关数控基础知识的积累,“X”代表了运用数控实操中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代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1]这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都更能适应社会对于数控人才的要求,真正实现了高质量数控人才的培养。这种新型的实践教学制度,对于提高数控专业的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数控车铣加工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帮助学校和企业加强联系,让学校培养出的数控人才更加容易被企业接受,更符合市场需求。因为这种数控车铣加工教学制度是以职业技能证书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会更加注意实践能力的提高,以获得更多的职业技能证书。这样的目标导向让学校改变了传统过程中以课本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这样一来学生的实操能力就得到提高,更加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也加强了校企之间的联系。
另一方面,数控车铣加工教育制度的发展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思路。通过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在数控专业教学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就是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同当前社会的主流用人导向结合在一起,实现教学和产出的深度融合,从多角度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2]所以这种教学制度能够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改革提供一些思路。
二、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实施现状
1.学校教学内容和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
中职学校在开展数控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作为教学重点,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了解多种数控技能操作,这样就导致学生并不能熟练地掌握这些技能。而不同企业的数控岗位对于数控技能的需求是存在差异的,需要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某一特定岗位的数控生产任务,这就需要数控人员能够对某一岗位的专业技能非常熟悉,导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数控教学和企业的具体用人需求不匹配,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并不能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无法独立完成数控工作任务。
2.校企之间的合作不深入
其实现在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将和企业加强合作作为创新教学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开展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合作不够深入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学校将企业中的专业数控人员邀请到学校内给学生上专业课程,但这种方式很难真正将企业内部的数控账目呈现给学生,企业里的专业教师也只是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呈现给学生,导致学生并没有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接触到企业的实践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学校也会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但并不能通过参观了解到企业内部的机加工生产流程和相关企业制度。这些合作方式都没有真正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只是简单的将校企合作作为教学目标。
3.教学模式单一,与实践技能课程脱节
在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数控课堂上,对数控车铣加工“1+X”证书制度的理解和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数控专业技能教学过程改革也仅限于将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出来,仅仅是丰富了课程资源,而没有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做出修改。这(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