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风景写生教学的几点看法
毕业论文网 2009/7/12
[摘要]风景写生教学作为园林美术教学的基础,直到目前,在园林美术教学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为使这一现状有所改观,风景写生教学应倡导学生户外风景写生,临摹与写生相结合,要有创作性的写生,同时要将新理念贯穿于风景写生教学全过程之中。
[关键词]风景写生教学 走出画室 创作性写生 创新理念
风景写生教学可以弥补固定的室内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学习效果,能够拓展学生的审美感受空间,培养学生敏锐的感觉力和瞬间而得的捕捉力,从而使学生掌握风景造型的基本规律,因此,它是整个教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此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风景写生教学的感受与认识。
一、引导学生户外风景写生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将室内写生的“静”与户外风景写生的“动”相结合,促使我们授课松紧有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绘画热情。学生在户外的写生中,以色彩和速写的形式积累创作的素材会让他们的思路日益开阔,对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风景写生教学能够补充室内写生教学的不足,给学生无限广阔的思维与想象的空间,从而激活学生的创作与再创作的灵感与能力。只有走出画室,走出象牙塔,到大自然当中去,才能找到无比真实、充满活力、丰富多彩的表现对象,只有进行风景写生,才能使枯燥乏味的教学理念形象化。中外众多绘画大师都是从写生中获得素材和灵感、从自然中获得顿悟和突破的。所以在风景写生教学中,每个教师都需要鼓励学生走出画室,利用有限的时间,多画课外风景写生画,以便更快提高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
二、要临摹与写生相结合
在园林美术教学中,为了尽快提高学生室外写生的适应能力,在课堂上讲清理论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室内临摹与室外写生相结合。具体做法是临摹中外经典的风景作品,让学生从中熟悉风景写生的方法规律、画面的构图处理、色调的处理、强烈的独创精神以及色彩风景独有审美特性等,进一步体会认识古今中外绘画大师精湛的技艺风格。经过必要的临摹获得了一定的绘画技艺之后再让学生到室外进行写生,初学风景写生,不宜选过于复杂的景物,应该先选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平远风景进行写生,这可以更快地明确地平线在画面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色彩由于空间距离关系所产生的变化等等规律。
另外,不要总是画色调类同,环境相似、取景一般的景物,应该选择具有鲜明特点的,有区别的环境来写生。只有在有变化、有对比的景色中,才容易培养自己的观察感受能力,从而有利于逐步加强对于不同环境的构图,色彩,形象等特点的认识。现在高等院校园林美术风景写生课程一般分为校内写生和校外写生两部分,它们在教学上相辅相成,各有侧重。
在校内写生方面,要选择一些合适的景点,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构图、色彩、空间、调子等写生练习,并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写生实践中去,遇到问题,返回画室,临摹大师作品或问指导教师,问题解决后再返回大自然中去创作。校外写生与校内写生不尽相同,外出后学生有一定的新鲜感,这种新鲜感能够驱使学生带着真挚感情去感受具体形象,大自然之美能激发学生的作画欲望,使学生在作画时考虑用怎样的构图、色彩、造型语言来营造风景的氛围,这是单纯呆在画室作画所不能得到的。
三、要有创作性的写生
创作性写生,就是在对景象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想象和联想的写生。一般地说学生在对某一景象进行反复推敲多次描绘后,注入自己的想象联想就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形式语言与意境,从而使作品更加完整。观看对象总有一个取舍选择的问题,不可能把看到的一切全部搬到画布上去,画面上的形象总是根据对象的感受,经过思考、理解、提炼,取舍而创作的,有了这个过程的结果,才有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必然。对象本身不可能一成不变。“风景”都是随着时间、光线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看”不是静止地观看,而是动态地体验。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从中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而进入“道法自然”、“道进乎技”的境界。意外的偶然的发现,往往来自观看。马蒂斯把“看”当做是一种“创造性的视觉能力”,“看”还有可能形成直接观照真理,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特征的直觉能力,即所谓透视力和洞察力。叔本华认为:意境乃须臾即变的存在,唯诗人能记载它,使之永恒,主张以诗人之眼观物,化须臾为永恒。
总之,写生的过程,离不开观看,感受和表现,其中“看”是先决条件,观看之道,值得我们去探索。要对真实风景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把生动、鲜活的东西捕捉到画面里来,由此构成一种真实感人而又有别于纯自然的艺术作品。这时的作品已经不是真实景物,而是升华了的景物,这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相当重要,缺少了这些就谈不上最佳状态的写生。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要对景象进行具体分析、取舍和归纳,使画面结构合理、生动、形象、富有生气(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