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以《听话的小车》一课为例
王沪林 2023/3/4 10:01:30
(泰州市苏陈实验小学 江苏泰州 225300)
摘要:伴随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开始发现教育不仅需要关注知识的学习,同时需要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只有同时掌握专业知识以及信息应用技术的人才,才是目前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因此,小学应重视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创新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介绍了信息价数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同时讨论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以课程《听话的小车》为例,提出丰富教学方式以及引入现实生活等具体方法,以期能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创新素养;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引言
信息技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模式,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创新与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培育学生信息素养、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课程,与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密切关系,也关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然而,许多小学缺少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创新能力不足以及思维受限等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即是许多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
一、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课程本身有益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不同,本身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原因在于电脑的使用需要操作不同类型软件,从该角度而言,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是传授学生怎样合理应用计算机软件[1]。而不同类型的软件覆盖了社会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各个方面,且许多常用软件的功能在不断更新,新软件层出不穷。因此,实际信息技术教学期间,教师不可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所有软件的应用方式,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举一反三、积极探索与积极创新的能力。
(二)积极与其他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只是程序设计与编写,更多地是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整合。所以教师应尤为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水平的限制,小学阶段即引导学生学习各种编程语言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学生目前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不足以支持其学习复杂的计算机编程;另一方面,学生个人的逻辑思维尚未发展至能够进行程序设计的水平[2]。因此,对小学生而言,程序编写学习难度较高,可能导致学生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与信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相对简单、适合以及应用性较强的软件,例如绘图软件、LOGO以及多媒体软件等,通过上述软件的教学将信息技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整合为一体,使得学生在实际学习期间应用其他学科掌握的知识,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精神以及知识应用能力。
(三)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所有人都应该积极发展个人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创新方可发现世界拥有更多的存在,蕴含更多的可能。小学生对创新能力并没有清晰的认识,所以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期间注意保护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以及愿意持续探索与求知的积极性。兴趣爱好是创新开展的基础,学学生只有拥有兴趣,才会继续开展研究,并基于掌握的理论实践研发新型的技术。其中,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价值,需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思考如何处理问题的思维,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相对简单
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尚未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3]。即教师在教学前制定预期的教学目标以及固定的教学流程,不会根据实际情况就进行灵活的变通,且实际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单方面为学生讲解信息技术,而没有创新教学方式。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难度较高,所以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感到有关知识晦涩难懂,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习兴趣。可见,教师沿用传统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同时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传统教学方式中,课堂氛围十分沉闷,而小学生年龄特点即活泼好动,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不利于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所有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学生的知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另外,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和家庭条件有一定关系,部分家庭家境优渥的家庭,学生可能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早,已经掌握部分信息技术,对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部分家庭条件困难的学生,可能从未接触电脑,所以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偏低。然而,部分教师并未重视这一问题,往往采用相同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导致部分成绩优秀的学(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