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实现美术核心素养的悦心美育
徐州市第七中学附属实验学校 吕维 2023/1/21 16:08:32
摘要:本文主要是探索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引领学生愉快的学习,悦纳的获取知识和技能,享受创作过程,从而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以提升美术核心素养及审美素养。主要的途径是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欣赏大量精美、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获得视觉感官上的愉悦和文化层面上的积极体验。真正的把美育做到悦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愉悦。
关键词:美术文化;核心素养 智慧课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做同一件事情,其中以此为乐的人,接受更快。愉悦的学习美术是感官之乐,过程中首先体验到的是情绪上的愉悦。其中,兴趣思维的快乐,是驱动学习最强大、最直观的动力;而情趣是心灵之乐,是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和谐,愉悦,美好,感动,是审美情感的升级,是美术核心素养的体现(图像识读、审美感知 、文化理解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明确提出:“艺术教育是以形象的力量与美的境界促进人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知识不是靠传递的,需要经过体验,认知,理解,最终变成自己的知识。”所以,美术学习是主动选择,重新认识理解,积极去创造,从而实现有意义的艺术知识构建。
在不断的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时会产生轻松愉悦的美好情感。在美术课中,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愉悦,实现核心素养的目标,我一直在思索。
一、带着愉悦心境,开启快乐的智慧课堂
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融入课堂,需要教师提前做足功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环境能增强学生的舒适度,激活学生的精气神。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是高大上的美术活动室、先进的设备、教授级的老师,而应该是愉悦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生愿意参与其中的心情。流动着智慧课堂,才能吸引学生参与互动;愉快的心情,才会唤起学生的审美注意,提升审美素养。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的前提,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教室就是一个可以让学生犯错的地方,允许学生稚嫩的想法在画纸上体现,接受他们用不成熟的技巧去探究。笔者班上的学生差异很大,有几位学生接受过专业的美术培训,大多数的是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训练的学生,甚至有几位没有任何绘画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因材施教,还要接纳他们天性,允许他们在尝试中,慢慢成长,得到改变,得到的美术作品也会充满生机与活力。当学生认为美术课既有趣又好玩的时候,就会愉悦地投入学习,也会更期待下一次美术课。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允许学生成长的空间里建立的。无论作品呈现的效果如何,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肯定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付出。如在《卡通动画微电影 》脚本的创作中,笔者利用电脑资源和音乐创设情景,创造了一个卡通王国。在教学的环节上很是精简,但是在表现方式上是开放的,我更喜欢对学生松绑,不妄加干涉。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有的独立完成,有的是桌边合作,还有的是小组分工组合。巡查在不同的组别之间,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选择了个性化的形象设计,但也有不同的创作。如王毅同学,运用自己的素描特长专门给武将人物设计了肌肉造型,刘依林没有具体表现五官形象,更专注于服装款式的设计,其中领口和袖口的复古式花纹装饰很有特色。张一添小组进行的是黏土造型,优点很多,整体的角色都属于同一个系列,很协调,其中的色彩能符合人物造型,说明学生在制作中能能够积极的思考。这堂课在接近尾声的时候,彭志勇同学还表演了一段角色配音,惟妙惟肖。在美术活动中,要想让学生产生不竭的动力,教师就要关注他们的努力,面对欣赏与赞美自己的目光,学生会很轻松地接受教师的关心,更加信任彼此。
把有目标的学习内容趣味化,其实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设疑激趣,游戏、猜谜语,音乐欣赏、学生表演,图片连线、语言艺术、多媒体呈现等教学媒介,都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打造熏陶型的美术课堂,吸引学生愉悦走进课堂。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王式阔《血衣》是素描稿,很多学生惊叹它的巨大尺幅,也有的学生认为画的真像……为了能够把学生带入佳境,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初衷,笔者运用电影把学生带到土地革命时期,了解斗争的场景。当学生再次欣赏作品的时候,感受到了作品里面流露出来的气愤和悲痛。
其实,美术课就是智慧的交流与碰撞,同样的材料,学生的表现出发点不一样,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和吸收能力也不同,所以教育是有生命的,是继承,是变化,也是超越。
二、在课堂中发现美,感受美
(一)赏心悦目作品,提升愉悦的视觉体验!
在美术课堂,教师都会提供很多的美术教学资源,通过各种平台技术,向学生提供大量经典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术作品,在感受美、享受视觉艺术(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