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分制的高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傅玉枫 2023/1/21 16:07:00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福建福州 350003)
【摘要】随着高职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学分制管理模式已被各校普遍采用,基于学分制下高职学校教学管理模式,文章提出了动态教学管理模式的五种实行方式,即导师制、选课制、弹性学制、学分绩点制及考试管理机制等,并就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的形势下,学分管理如何发挥与时俱进的作用进行具体阐述,最后提出改善学分管理机制,从而改进教学管理模式,并最终达成提升教学管理效率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学校;学分制
一、 前言
教学管理工作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教学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管理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学分制以它所特有的科学性、灵活性特点,被我国高职学校所广泛地采用。为了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教务管理模式,探索新的教务管理模式,以提高学分制的实施效果就显得相当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实行学分制后的高职学校教务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希望对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动态教学管理模式的提出
动态教学管理模式是指采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结合各高职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对教学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质量监控等进行调节、制约、协调。让教学管理处于一种不断改进、修正动态平衡的状态,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提升的一种模式。我们高职学校为培养适应社会行业需要、符合单位用人需求的职业技术人员,更需转变观念、研究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应对学生就业发展需要。
1 实行导师制
导师制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单独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学业、思想品德以及生活等方面。它最早诞生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20世纪初,在推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被美国高校所采用,其中以哈佛大学为代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导师平时需要花时间与学生经常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导师通常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定,组织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爱好与特长进行选课,对学分以及学分绩点进行正确的计算,督促学生将规定的学分修满。此外,导师还需要向学生讲述学分制与相关教学管理机制的内容与要求,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指导。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业、思品以及生活的过程中导师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作用,从而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
2 实行选课制
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前提和基础。各类专业可按其学科特点,及与相关学科或行业的需求,开出足够数量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这是学分制的根本和核心。选课制给予了学生一定的选课自由,学生可以根据个人自身兴趣或喜好,或今后发展方向,从学校开设的课程、上课时间以及代课教师对所修课程进行选择。高校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同时还要保证选修课的高质量,同时艺术、体育、文、理、音乐等门类的科目要齐全。构建本地高校跨校选课制以及互认学分机制。当然,教务管理上应组织、指导学生(尤其是新生)科学地选择课程,在入学的第一学期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在专业或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合理选课,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最大限度地避免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充分架构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通道。
3 实行弹性学制
对于学校所规定的总学分,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修满。此外,优秀学生如果提前修满学分,可以直接毕业;而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毕业则可以延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以及创业等方面的情况,选择暂停学业,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业中。实行弹性学制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需要,如今许多高职学校不断面临招生的压力,而传统模式下的保守、单一的学制已不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了。只有传统学制,实行弹性学制管理,才能 形成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多元化的格局,才有助于增强高职学校可持续的力度。因而在这种灵活的学制管理下,学生们可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来决定学习时间长短,一般也没有年龄和时间限制。这样更能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人群来职校学习,为职业技术教育带来很大活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个人认为弹性学制还可以与我们熟悉的现代学徒制的部分学习模式相融合,打破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给学生进行分段式的教学,即先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后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经过一段时间的企业实习后,再回到学校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学习与研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升专业素养,确定自己今后发展方向。这种弹性学制与现代学徒制相结合的形式不仅能较大程度地丰富教学形式,更利于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4 实行学分绩点制
(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