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茶的成都
成都外国语学校李好 2022/9/8 19:42:00
我向来是不喜欢茶的。因它的繁琐,它的故弄玄虚。
母亲倒是对茶颇有研究,各地的茶香氲氤了房间的每个角落。她的茶杯总是碧绿亮,几尖嫩绿的芽在水面浮浮沉沉。“这茶,像人生,有起有落的,”母亲曾告诉我,“但是也急不得,囫囵咽下去;总是尝不出滋味”。我不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
似乐忘却了“慢”的真正含义。
因此,面对着眼前的这几套茶具,却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看着茶艺老师慢条斯理的动作,不禁觉得过于花哨且不适用。太慢了,我在心中无奈地愁着。轮到自己的尝试时,因为内心浮躁,险些将开水洒到地上。我只得慢慢地,一点点将水注入茶杯。
澄澈的水在杯底击出欢悦的韵律,墨绿至黑的茶叶像是被唤醒了生机般,随着水流的律动翻飞着。无色的水也被茶叶扎染出了别样的色彩,先是一点褐黄,颜色不断加深,于是就出现一点绿了。这绿不同于其它的绿,它是茶叶生命的精华,是万露润泽
后萃取出来的那一滴绿。
这一慢下来,光景就有所不同,我从未如此用心地观察过泡茶的过程,也从未想过竟会是如此美妙。茶叶如同母亲在那些日子里泡的一样,在杯中浮浮沉沉。抿一口,
清甜中带着些许苦涩。
的确,若只是囫囵吞下,怎能品得这般滋味?
我抬头,窗外的天空是浅蓝的。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我从未感到如此自在。这感觉不像以前那个急躁的我了。茶香像是镇静剂,平息了我那颗急功近利的心。
生在锦官城,长在府河边,身心却似浸入了一壶的竹叶青,被茶香缠绕了每一寸皮肤,颠颠倒倒地沉醉在一种不知名的清欢之中。薄薄的雾霭横亘春水边际之时,晴碧连云,胧月映桃红;芰荷袅婷之时,庭中枇杷,亭亭如盖矣;雨落小窗前,黄梅时节落雨纷纷,凤栖梧桐,茕茕孑立;风卷残叶之际,山高水远,延绵无期。他乡的游子,卸下坚硬甲胄,扑向成都的臂弯。城边那淡淡的远黛是一柄弯弯的眉峰,陌生人手心的温度,在成都,化作句句诗行,万语千言,尽在银杏的怀抱之中。如此缓慢的旋律,清若水一般,浅浅淌进寸寸柔软的心,用故乡泥土的芬芳,换须臾的宁静。
如江南般的胭脂却还远远不够,更多的,是这座城市的灵魂,天生就适合你不止的梦。
远去了发动机的轰鸣,远去了冰冷的影子,这样的春天,总会有一些执着追寻的故事上演。古时便是兵家常争的蜀地,以退为进并不是刘备的风格。曾经的三顾茅庐,孔明的不计私利,早已为成都奠定了稳坐天下的基础,这样的能力无法轻易改变。万刃高耸的山崖,是蜀地的勇士,峰尖为矛,长空作盾,从不懈怠。三国的月,或许在巴蜀的智慧中闪耀,而如今,成都已然淡泊地翘首,争取着每一份让后人为傲的资本。而奔波在成都的每一个人,脚下踩着的每一方泥土,都在为明日的阳光期待着,在每一个孤寂的白昼,在每一个微雨的黄昏。这也不失为守护江山社稷,接受古老月光洗礼的另一种表现罢。纵然在缓慢节奏的氤氲下,成都亦可如严父一般,用每一个过客的默默无闻但却永不放弃鞭策着他乡的你。
都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到底是什么促使了“不想走”呢?我想,大概是其丰富的文化吧,无论是充满烟火气的的茶文化、麻将文化、火锅文化还是沉淀深厚的三国文化、道教文化、包容文化,总有一款能让人流连忘返。在这种文化包围下,我从小便在四川省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员,每当灯光下张大千流光溢彩的敦煌壁画摹本闪现时,我不禁为那些楚楚动人的菩萨、勇猛刚毅的天王、精美绝伦的绢画怦然心动,每每看到各种肤色的中外游客在我的讲解中频频赞许,眼里放光时,我也为大中国有如此渊源的文化而骄傲。闲暇时在青城和峨眉之巅聆听高山流水的古琴之音,浮躁时弹一弹心爱的古筝名曲,总能拨开迷雾见月明。携三五好友去熊猫基地做志愿者,为国宝文化尽己之能都是惬意的成都生活。
独立的我怀揣着着一份使命——所有文化、所有文明的声音都应该被听见、被理解,尤其是那些弱势之声,那些曾经甚至现在都淹没在喧嚣里的宝贵的文明之声。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体是靠语言维系的,当个体通过语言交流构建,集体也就有了生命。但语言本身却又如此灵动,足以跳脱任何框架,搭建多维立体的空间。当我们彼此语言不通时,一杯清茶,就成为了架起彼此生命交流的桥梁!
有人说,一个人仅仅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诚然,在成都,可以兼得。没有人会为生活的安逸而懈怠,亦不会碌碌无为却宣扬着平凡可贵。成都,才是真正的家,一个温暖的单位,一种让你破茧成蝶的时光。它有包容的臂弯,为你擦干昨夜的泪,更会牵引你向更好的自己步步走去。或许你在生命的半路上遇到成都,但你不知道,成都将会成为余生的牵挂和港湾。在尘世中温暖的追寻,即便放弃采菊东篱的小世界,即便摒弃宝马香车的繁华,适宽适窄,方让他乡,转身故乡。
进退皆胸怀,浮沉尽自适。愿(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