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分析
甘肃中医药大学 张永刚 2021/2/27 19:17:27
(接上页)课堂教学体系中是一门公共课程,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于这门学科的高度重视,不能联系本专业,因此很难调动起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态度消极,甚至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出现走神、开小差的情况。还有一些学生自我要求不高,不能深入的探索、钻研公共学科。另外,不能分层次开展教学,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已经掌握相关知识,就会认为这门学科比较枯燥、乏味,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而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跟上学习进度,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还会产生严重的厌烦、抵触情绪。
(三)教学资源层面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猛,学生可以从网上更加轻松的获取自己所需的学习资源,且网络学习平台在许多高职院校中都已经建立起来。但是,学生缺乏自制能力、无法科学的筛选资源、无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导致自主学习成效不高,由此极易浪费网络资源。
三、混合式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设计分析
混合式学习多以互联网、传统授课模式的有效融合为展开途径,应用混合式学习,高职院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时,能够确保选取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习惯、兴趣特征的契合度。同时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目标。但是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前期,还应结合院校教学实况,合理设计混合式学习模式实施方案。
第一,前期准备。教师应全面审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整体情况,并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入手,调查学生学习诉求、行为习惯,进而根据学生个性化特征,设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需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并以新课程改革为依据,设计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教师需根据学生概况,选择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等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
第二,课程设计。院校在课程设计中需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以及学生主体性需求,完成课程设计任务。首先,高职院校应完成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网络实验室等基础性课程建设[2]。同时根据院校网络学习系统,设计课程网站、制作微课、慕课视频、设计课件、丰富课程习题库。其次,教师应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设计学生学习活动,在线下课堂上着重解决课程难题。而在学生线上学习期间,重视对学生知识探索精神、自主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最后,课程设计中,院校需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及混合式学习基础性要求,在学习资源、学习活动等方法,为学生提供全面服务与支持。
第三,教学组织设计。由于教学组织承担着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混合式学习具体执行责任,所以院校在应用混合式学习期间,应科学设计教学组织。首先,院校应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优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为学生直观演绎核心理论知识,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动机。其次,高职院校应在网络学习平台,选用线上自主学习模式,使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作业。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开展线上交流,探讨所学知识,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最后,教师需指导学生完成上机实验、自主实践等教学任务,明确混合式学习模式实践思路。
四、混合式学习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新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计算机基础课堂是混合式学习模式的重要构成要素,高职院校应改变传统灌输式课堂形式,将其转变以学生学习诉求为引导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师生良性互动,创新具体授课方法,在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上,教师适时介入,带动学生达成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需对学生进行前期培训,让学生了解混合式学习实践方法,在学生掌握下载资源、在线学习技巧后,教师才能将课堂主动权交还于学生。其次,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堂上,为发挥混合式学习价值,教师需适当演示计算机操作技能,确保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独立性,以及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习的自主性。最后,教师应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以便于针对课堂难点,及时给予启发性教学干预,确保混合式学习模式应用效果[3]。
例如在学习“表格制作”相关知识时,教师利用风景图、环境污染图片,给学生演示相关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让学生设想自己为环保志愿者,然后以表格形式明确自身任务。之后,教师以某市水体污染环保简报为例,引导学生完成简报中的表格设计。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给予学生电子教材、演示资源,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表格制作任务。案例中,教师在应用混合式学习模式时,更为重视学生课堂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以多样化学习资源为导向,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契机。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启发中,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养成自主学习习惯,为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二)应用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混合式学(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