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项目教学在中职机电电工实训课程中的应用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邱国旺 2020/8/29 16:04:33
摘要:项目教学法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推广和运用。本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实践和应用,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关键词:项目教学 中职机电 电工实训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当前对于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需求极大,这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职业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企业的高素质、有继续发展潜能的技能型人才。长期实践表明,课程改革是必由之路,本文以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实训课堂中的应用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体会。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专业基础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主要理论教学内容有(1)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2)直流电路;(3)电容与电感;(4)单相正弦交流电路;(5)三相正弦交流电路;(6)常用电器;(7)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8)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基本使用方法。该课程主要的技能实训和考核有维修电工中级考证和学业水平测试电气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一、当前中职机电电工实训教学的现状和对策。
现状:1.先理论后实践,首先学习电机方面的有关知识,这方面的内容抽象、难度大,学生很难掌握;接着学习常见低压电器,学生对于其工作原理可以做到有所了解,但不清楚其在电路中的真正作用;再讲解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学习难度大,学习不感兴趣是普遍现象;最后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常用机床控制线路等方面的知识。以上理论知识讲完,再进行电工实训。
2.以“考工”和“学测”为中心的实训,学生关注的是:能否拿到证书和“学测”如何过关,训练“针对性”强。另外,学生薄弱的理论知识严重影响了实训效果。
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脱节,不仅使理论教学苍白无力,也使学生缺乏真正的动手能力。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认为完全可以将《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理论知识(1)(6)(7)(8)和电工实训课程进行整合,采用项目化教学。
二、实训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
本项目实训课程是将理论知识、中职维修电工考证实训、学测技能考核实训三者合而为一,通过项目主线、任务引领的活动设计,使学生具备维修电工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并培养学生规范、安全用电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
1.能力目标:
(1)能识别并检测常用电压电器;
(2)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工工具;
(3)能够熟练使用各种电工仪表;
(4)会进行三相异步电机的拆卸、组装与维修;
(5)会进行简单电气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修;
(6)会进行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知识目标:
(1)掌握常见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
(2)掌握三相异步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
(3)掌握基本控制电路识图、所用电器的作用和电路的工作原理;
(4)掌握基本控制原理图规范安装和调试的理论知识;
(5)具备常见机床电气线路图的识读能力;
(6)了解PLC控制、变频技术方面的有关知识。
3.职业道德和情感目标:
(1)树立学生规范操作和安全用电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3)引导学生建立主动了解自动化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不断学习的观念。
三、实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该实训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为机电技术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维修电工中级考证和学业水平测试考核的需要。按照常用低压电器、电气照明电路的安装与检修、三相异步电机的拆卸和组装和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来安排学习项目,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成若干个任务来开展理实一体模式的教学。
项目一:常用低压电器识别、检测与校验
任务1:低压开关的安装与维修;任务2:主令电器的识别与检修;任务3:低压熔断器的识别与检修;任务4:交流接触器的拆卸与维修;任务5:热继电器的校验;任务6:时间继电器的检修和校验;任务7:常用继电器的识别。
项目二:电气照明电路的安装与维修
任务1:一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安装与维修;任务2:双联开关控制一盏灯的安装与维修;任务3:日光灯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项目三:三相异步电机的拆卸与组装
任务1:三相异(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