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县域特色需求的中职马产业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校 吕微蓉 李桉 莫如兵 2020/2/16 13:00:08
摘要:近几年随着马术竞技、旅游骑乘、休闲骑乘、马肉、马奶产品加工业、生物制药等产业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产业所需专业人才大量增加,近五年约需马产业专业人才5000-10000人。本文主要阐述新疆大力发展马产业背景下,对马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以马的驯养及表演特色专业为例,重点论述中职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马产业 中职 特色专业 建设 实践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必须依据本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重点考虑建设特色专业,围绕地方特色去建一批特色专业,才能更好的发挥地缘优势、促进就业和发展地方经济。
一、特色专业建设背景与人才需求
昭苏县地域广阔,土地肥沃,牧草是昭苏得天独厚的天然财富,全县四季草场总面积达812.93万亩,牧草的种类繁多,草质优良,适口性很好,生态条件非常适宜马匹生长、繁衍,可谓是“牧马的天堂”。昭苏马产业在数量和品种上面,在全国养马县级区域单位内都处于领先地位。既有历史悠久的军马场、种马场,也有近年涌现出的西域马业公司、喀拉苏繁育中心、兵团马业公司、乡镇、场马产业合作社等形成了大大小小近30多家与马相关企业。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大力发展现代马产业,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快现代马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新政发〔2016〕21号)文件精神,以及伊犁州、昭苏县在加速马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加快牧区和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步伐等相关政策指引下,培养大量实用型马产业人才成为必然。围绕自治区、伊犁、昭苏县马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校2017年特申办了中职特色专业-马的驯养及表演,以培养面向目前紧缺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马产业人才。培养面向马产业、旅游业等行业企业,可以从事马房管理、马病防治、马术赛事管理、马调教、马术表演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中职特色专业建设实践
2017年9月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校招收了第一批马的驯养及表演特色专业20名学生,2018年又招收了40名马产业学生,学生由从小热爱马术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组成,都是具备基本骑乘技术的初中毕业生,该特色专业设立既结合地域特色,也充分考虑了民族特色。2017级学生在完成第一年公共课程的学习后,已经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1.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根据马产业发展的需求,马的驯养及表演特色专业与行业、企业互为依托,以培养一线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为主线,将岗位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校企、校校合作,构建“产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既学习公共文化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进行文化、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提升;又能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强化岗位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在实训马场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学习,全面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又能根据择业的方向,选择到相应的企业、相应的技术岗位顶岗实习就业。
2.专业课程设置
马的驯养及表演特色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在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合作开展行业企业调研,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成工作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细化课程学习情境,组织课程内容,开发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施。本专业设置的课程有马房管理、马兽医、马匹骑乘、马匹调教、马术裁判等。
3.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展现县域优势
昭苏县被誉为“天马故乡”,马匹数量和质量在全国都排第一,昭苏县“十二五期间”政府资助赛事奖金1200余万元,承办中国马术耐力赛、中国速度赛马巡回赛、丝绸之路中国杯、新疆育马者杯等国内顶级赛事80余场次,昭苏赛事品牌在全国叫响,同时每年昭苏天马节吸引着世界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到昭苏,这些举措快速促进昭苏马业的兴旺。昭苏职业技术学校马的驯养及表演特色专业背靠庞大的和马业相关企业群,有着得天独厚的实习实训条件,学生从入校从第一年开始就能按计划到生产一线---马场、赛马场、马匹繁育中心接触马匹、马房、马术比赛,进行认知实习。第二、三年学生在学校和马场进行边学边练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学习,另外在第三和第六学期学生在马场、赛马场进行整学期的顶岗和毕业实习,学生这种“做学结合”、全年实践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完全保证了学生技能学习质量,保证学生毕业后就能上了马会标准骑乘,下了马进入马房能规范养马和护理马,马匹常见病会治疗,成为合格的岗位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成果展望
昭苏县职业技术学(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