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思考
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 芮铭芳 2020/1/17 11:04:26
摘要:在“大国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下,社会各界对中职院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中职院校是培养专业型、职业型学生的摇篮,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中职学校不能仅仅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还应该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思想道德素质等作为教学的基础,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本文分析了中职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策略,以便提高中职英语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中职英语;小组合作;策略
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等,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转变了传统以灌输式讲解的课堂形式,有效的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知识并理解知识,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中职英语的教学效率,同时还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因此中职英语教师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
一.合理分组,因材施教
在中职英语教学中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首先教师应该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教师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一刀切”的划分,有些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弱,但是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有些学生的词汇积累比较少,但是口语表达比较强,介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划分小组,保证小组学习的高效性。其次,在小组划分之后,教师要对学生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拔高训练的方式,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引导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然后夯实基础,循序渐进的提高学习能力。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发挥,有些学生甚至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不愿意投入时间与精力学习英语,久而久之使得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越来越低。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将小组学习的形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有机结合,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搜集更多的学习素材,拓宽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NicetoMeetYou”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形式,为学生展示不同国家的见面礼仪以及问候方式等,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学习英语,深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观看视频之后,教师可以将见面礼仪作为话题,让小组进行探讨与总结,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教”,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在中职英语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转变传统教学中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形式,应该将中职英语的评价标准进行细化,这样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教师优化教学方案,制定适合的教学计划。首先,教师应该记住小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英语学习后进行自评或者互评,对小组学习的过程提出综合性的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在学习“HuntingforaJob”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小组学生分别扮演面试官以及应聘者,通过场景演绎以及口语表达等,完成面试过程,最后评比出最佳的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并虚心向他人学习,弥补在英语学习中的不足。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加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更多的关注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帮助其寻找最佳的学习方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给予肯定,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下,中职英语教学要借助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小组探索中,同时借助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丰富英语课堂的教学形式,让英语教学更具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纳入其中,让学生树立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只有这样中职英语课堂教学才能符合核心素养教学的要求,进而极大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邱昆微.核心素养背景下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9):120.
[2]唐世君.如何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