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探索
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鞠文武 2019/10/14 7:35:08
摘要:随着“大国工匠”以及“工匠精神”的大力倡导,我国的职业学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电工基础课程是中职电工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对中职学生提高打牢电工技术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职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分析了中职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以便提升学生的电工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电工基础;教学改革;对策
在中等职业学校扩招的背景下,中职电工专业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但是中职学生普遍基础较为薄弱,自控能力差,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面临很大困难。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专业型人才的院校,电工基础课程是提升学生对电工知识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因此,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不断进步。
一、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电工基础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师进行灌输式的讲解,学生比较被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初次接触电工基础课程的中职生来说学习内容是有难度的,而且训练过程也十分枯燥乏味。并且由于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性格不稳定,经常会对电路的调试及排故这部分的学习内容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开发 教学思路,借助“互联网+教育”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电工基础课程最重要的是对电路原理的理解,教师通过flash动画将看不见的电流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电路工作过程。学生学习电路原理,对照任务单要求检测电路,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检测中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在检测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反复研究教师制作的检测电路微课视频。这样学生不但在实践中学习了电路知识,也根据原理检测了电路的功能,学以致用使他们的热情高涨。
二、借助仿真技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有学校对电工基础教学投入的设备比较少,很多电工理论难以通过实践完成,导致学生上岗之后成长速度较慢。在新形势下,中职学校可以借助仿真技术来培养电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感受工作氛围以及提高实践能力,极大的转变了学生实践环节的方式,同时也突破了实践设备以及场地等外在环境的制约。此外,借助仿真技术能够让学生反复实践与练习,避免了对设备设施的损坏,提升了实践效率,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路装备以及电路调测等实验中带点操作引发的危险性,保障了学生的实践安全。比如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将电工实验过程展示在屏幕上,让学生在仿真实验台选择需要实验需要的元件以及仪表仪器等进行操作,并在完成实验之后得出相关的结果反馈。在Multisim软件系统中,电工实验元件、测试仪表等一应俱全,并且其与生产以及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的操作界面灵活、方便,操作形式也更加具有真实感,借助虚拟设备学生可以熟练掌握仪器的使用,掌握正确的实验步骤,检测出实验所需的数值,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等,并在实验中优化设计,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能将理论知识更好的用实践的形式进行验证,提高了学生的电工技能水平,也加快了学生的岗位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合理的考评体系
近几年,各校在电工实训设备方面投入了很多,实训项目和实训设备大大增加,这为电工基础学习提供了设备支持。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电工技能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根据社会的发展培养专业型与技能型人才,提升中职学生的竞争力。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调研了解工厂、企业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通过分析与论证,结合学校现有设施和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定更为合理的实训课题及内容,既要兼顾技能鉴定的考核要求,又要有较广的社会实用性。
实训课题及内容制定后,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是自己掌握教学节奏,教学效果就与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有很大关系。若仅仅以国家技能鉴定作为考核指标,将势必造成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在技能鉴定题目上的训练,从而造成基础技能训练不足,降低学生社会适应性。因此,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考评体系,将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堂表现以及核心素养等融入考评环节中,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中职电工基础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中职电工基础教师应该开发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提升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