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张涛然 2019/7/17 20:59:27
摘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已势在必行,在传统的专业教育课程培养体系中,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伴随其中,但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因此,当今高等教育的着力点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文章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分析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专业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完满教育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并阐述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育;完满教育;三位一体
对于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来说,一直在探索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建校18年来趟出了一条道路:以信息产业商学院为办学宗旨,以提高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为导向,持续深入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且通过实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完满教育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形成了条件完善的创新创业基地和氛围浓厚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创新创业人才。
1.全面提升教学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培养方案
移通学院将创业就业相关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在全校学生中灌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时代思想。学院在所有专业中开设了《创新创业领导力课程》、《创业就业指导实践》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3门基础课,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基本技能,服务各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重庆市和合川区三级部门所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比如在2017年第三届、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金奖、银奖和铜奖各一项的好成绩;在2017年,我校项目“VR虚拟现实智能飞行游览”成功入选重庆市“优创优帮”大学生创业扶持计划50强项目等等,这些创新创业竞赛进一步增强了在校学生的创业意识,扩大了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眼界。
2.推广创新思维训练,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具备一些创新创业基本素质,这就要求我们教学过程中解析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洞察力、决策力、组织协调能力与领导力等各项创新创业素质,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能力。如何使学生具备这些创新创业素质呢?这就又要求我们在设计教学环节中,融入能够培养这些素质的教学手段,并且贯穿于课堂教学当中。例如在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中的发现法和探究法的教学方法的运用,鼓励学生活跃思维,破除思维定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扎实推进“创业项目孵化实施”工程——“落地”有声
近年来,学院高水平建设了临街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目前有100多个创业团队成功入住创业孵化基地,与此同时学校还在校外建立了110多个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在校内开放了专业教学实训室供学生自主实践,并有计划地指派教师指导,提供必要的实训耗材。
4.稳步落实“教学团队培养提升”工程——“关键”在人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外部请进,内部培养锻炼,整合各方资源,组建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已成立了创业学院和创新创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已有创新创业和就业教育专职教师20余人,选拔了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有关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并参与创新创业指导,组建了50余名专任教师的二级学院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学校还定期邀请高端创业导师来校指导。以卓越校高层次人才引进为契机,制定了《创新创业导师实施细则》,现已聘请100多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人、校友等担任兼职创新创业导师,较好地满足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
5.通过实践模拟,整体认知创新创业
通过创业计划书撰写、模拟实践活动开展等,鼓励学生体验创业准备的各个环节,包括创业市场评估、创业融资、创办企业流程与风险管理等。在实践模拟阶段可以采用沙盘模拟教学,沙盘模拟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创新。
6. 结束语
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将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不等于创建企业的教育,它不仅传授关于创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企业家一样去思考。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中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韩孟.加强大学(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