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优化自主学习能力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 刘陈飞 2017/11/12 10:29:28
【摘要】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存在不少问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高,课堂教学缺乏自主学习的有效空间,学生的自主学习缺少有效的指导。笔者通过展开对《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诊断研究》课题的研究,力求能为改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作一点探索。
【关键词】自主学习 目标 内容 策略 诊断
当前高中的语文课堂,让许多老师困扰不已:为什么在小学的语文课堂上,学生会七嘴八舌;初中的语文课堂中,学生也踊跃举手发言,时有热闹的场面;高中的语文课堂却出现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悲凉?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懒散,问个问题,老师遭遇的就是冷场。通过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课堂诊断,教学实践等方式,笔者对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高中语文课堂诊断研究》展开研究,希望能给老师们一些良好的建议。
一、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合理学习方案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一直都不太清晰,甚至有时候一堂课上完了,学生完全不明白教学目标的指向在哪里。随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逐步深化,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语文已成了一门令人费解的课程,知识目标在目标体系中比重的下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比重的提升,使得语文教学与学习都有雾里看花的感觉。
应该说,语文学科是众多学科中唯一直接指向情感目标的学科,或者说,通过语文教学来提升素养、丰富情感是语文教学活动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自主学习的角度看,我们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鼓励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形成与教学设计相对应的学习计划,但是在实践中这却存在相当的难度。
所以自主确立的学习目标应该是可以选择,也即在学生对文本指向并不清晰明确的情况下,从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出发,提出一些学习目标以供学生选择。一般来说,在学生确立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较多地注重了知识目标,因为这部分目标边界相对清晰,内容易于把握。比如《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比喻论证”、“因果论证”、“类比论证”以及鲁迅杂文的语言艺术、修辞的运用等,这类目标比较直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抓得准,学习内容的定位也比较清晰。但是,对于杂文鉴赏能力以及感受鲁迅杂文的犀利、鲁迅杂文的思想性这些目标,学生在自主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自主确定学习目标上,应该考虑将抽象的目标具体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够从具体的目标入手,逐步深入文本,逐步过渡,为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比如鲁迅杂文的犀利特征,可以化解为“鲁迅杂文中修辞运用” 及“鲁迅杂文中的讽刺意义”两项具体目标,而这在以往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引导,为实现教学目标做铺垫的。
将课堂教学目标作具体的细化,将教学预设体现在教学目标之中,供学生选择,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文本阅读预期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案或计划,应该是实现学习目标自主定位的最便捷途径。
二、参与制定学习内容,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如果不能把学生的参与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那么就容易丧失对学情的合理判断以及对课堂自主学习的有效指导和控制,由于不少学生学习的外在动机远强于内在动机,仅仅通过情景设置来激发学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即教学预备期间,就应该将学生参与纳入其中。
比如《荷塘月色》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往往会在课前布置预习,但是预习提纲是老师给定的,问题的提出尽管有较大的思考空间,但却是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提出来的,学生的预习过程在什么时间,学生的预习结果体现在哪里,就显得很不清楚。在实践上,我们可以考虑的是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再由教师统筹归类,用学生的问题来引起参与课堂教学阶段的兴趣和热情。同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教师的教学设计也必须要反映学生的思考。可以考虑以学生的问题为“点”,以教学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线“,将整个课堂的设计转向如何解决学生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实现对文本内涵的深度剖析。一般我们会认为学生的思考往往比较肤浅,不容易切入文本的内质。这可能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学生思考的敏感性,尽管他们在表达上与教师的期待或许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他们并不缺乏对文本内涵敏锐捕捉的基础能力。
比如笔者在上《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就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以如此大量的笔墨来描绘贾府的建筑、陈设?(2)文本中出现了那么多的人物,为什么有人物语言的却很少?这样的两个问题学生基本上都会感觉到,但提出来的不多。如果简单的进行回答,则可以说是因为整个小说初次提到贾府,而且这是人物活动的主要环境,自然要描绘一番,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但果真只是如此吗?作者笔下不厌其繁地铺写贾府只是为了吸引眼球?通过对贾府建筑陈设的浏览揣摩,我们可以看出贾府(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