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009 教学资源下载
课件 试卷 教案 毕业论文 图书软件 职教研究 期刊推介 信息发布 会员账户
当前位置:课件009首页 >> 职教研究 >> 教育教学 >> 为学而教 明确指向 优化结构 更新手段——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为学而教 明确指向 优化结构 更新手段——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邗江中等专业学校 陈道宽 2015/9/23 20:10:15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整体推进,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与教学活动方式有关,活动主体对活动过程和对象的把握程度如何,活动的指向性和目标性如何,教学双方的投入和彼此合作情况如何,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
  
   一、 转变观念,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
   传统教学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尽可能增加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量。往往作出两方面为努力:一是强调传输知识的合理组织;二是加快教学的节奏,加大教学的密度和容量。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教为本,以知识为本的教育思想,它把教学过程仅仅看成是教师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学为重心,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考,学生背的模式,教与学两个要素貌合神离、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知识传输过程,其中必须有学生对知识的选择、加工、储存、应用的过程。因此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要问题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必然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探究获取的过程中,自然会形成知识系统,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学会对信息的选择、加工、储存和应用,实现课堂教学由“以教为本”向“以学为本”转变。而要实现转变,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使教者确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掌握学生的学情,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探索“为学而教”的科学教法。
   以“学”为重心,并不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讲授,教学重心转移到学之后,教师系统讲,学生系统听仍将是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只不过不再是唯一的形式。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定位,把握学生学习的内在规律,控制整个学习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有高效的输入与产出,有效地掌握基本事实、基本理论和技能以及基本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全方面发展学生的智能的目的。
   二、 细化目标,增强学习的指向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效率的高低:从目标达成性上看,完成一定的任务所花时间越少效率越高,从时间上看,在一定时间内,取得的成效越大效率越高。以此来分析课堂教育,国际教育研究所提出了“积极学习时间”、“学术学习时间”的概念以及用“带任务学习时间”的百分比来衡量学习效率的思路。所谓积极学习、学术学习,是指学习者用来解决学习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智力活动。据此,可以给一个课程教学效率的公式:教学效率=学生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的智力活动时间/实际学习时间。如用“T”代表“学生指向学习任务的紧张得智力活动时间”,则课堂教学效率=T/45分钟或40分钟。这是一个以学的效率来考察教的效率的公式,它的唯一指标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这个公式,考察一堂课的效率,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而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
   要保持学生紧张的智力活动,活动的“指向性”显得分重要。通过传统教法反思,我们发现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瓶颈,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教学目标的泛化和游离,使课堂教学的随意性增大。相当多老师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学指向性不强,不知一堂课中要落实哪些知识点,结果随意性大,徒耗精力,完不成教学任务便增加课时,挤占学生课外时间;达不成教学目标便起用“题海战术”这个法宝。相反凡是进行目标教学的老师,教学质量都有程度不同的提高,因为它有效地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加强了学生智力活动的指向性,优化了课堂教学。
   因此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首先必须设计好教学目标。其一是根据学科教学计划确立每节课的达成目标,做到不深化也不浅化。达成目标要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照应级段目标、关联大纲总目标;二是要将达成目标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子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和突破的先后次序;三是要依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及目标教学原理确定每个子目标的能力层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重视目标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矛盾,因为课堂教学必须按照相对统一的要求来组织,而整齐划一的目标又不可能适应每一个学生。实际教学活动中往往是把教学时间定在大多数学生能达到的学习目标所需的时间数值,即所谓“教学要面向大多数”的要求。虽然这是使教学效率相对提高的方法,但其中无效活动时间和少数学生达不到学习目标的情况依然存在。解决这一矛盾,从长远来看,采取按学生学习基础和能力程度分类教学和使用学习机器进行程序教学,通过个体学习及人机交流,可以使教学目标按照一定(未完,下一页

  

页码选择:1 2
相关教育教学
1 “三教”改革路径的实践研究
2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汽车维修专业人才
4 职业教育师生教与学的思考
5 职业教育背景下微课程研究现状探析
6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教学
7 如何构建职业教育摄影基础课程的一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方平:
9 中职体育教学应具备的特性
10 职业教育何时走出招生困境
11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联系与渗透
12 基于清华培训的职业教育一体化课堂
13 鲁昕:中国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14 我国将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
15 浅析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
推荐教育教学
1 科学备考,走出复习误区
2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析
3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业经济发
4 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指出今后上职
5 袁贵仁强调:全面推进学生资助工作
6 爱,在孩子们心间流淌
7 湖南教育厅厅长:应把职业教育摆在
8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技工学校体育
9 课程思政视域下五年制高职数学项目
10 紫藤花开——我和我的教育故事
11 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
12 VR全景技术在高校工程类教学中的
13 浅析微课在技工院校应用文写作课堂
14 高效教学视角下“泰微课”资源与信
15 “工匠精神”素质培育研究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下载与付款  上传课件  资料征集  论坛与信息发布  期刊杂志推介  免责声明  常见问题   分类说明  联系本站  会员登录
课件009教育资源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