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互动,合作共赢”--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国贸专业为例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蒋勇 2015/9/23 19:56:49
摘要:校企合作能够解决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毕业生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以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本校国贸专业教学实践中具体采取的校企合作举措。
关键词:教师流动工作站 下厂实践 兼职教师 课堂招聘
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和外贸企业来说是一个双赢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和应用的平台,熟悉企业流程,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好的选择和捷径;也是外贸企业一次很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品牌宣传,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能以此选择更好的优质人才,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安排更多的企业员工到合作院校进行培训,能够减少岗前培训投入和岗后继续教育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积极与企业互动,在合作中实现了与企业的共赢,建立起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良性循环机制。实践中,我们具体采取了以下几项连贯的举措:
一、建立有代表性的教师流动工作站,并使其成为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开展校企合作,首先需要联系更多的外资企业和贸易企业,跟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关系,建立长期合作的互利关系,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开展深入的合作。建立外贸类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是我院国贸专业校企合作的第一步,目的是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教师提供下企业实践的场所,同时为企业提供理论支持的平台。我们选择了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经济效益良好、社会责任感较强的外贸类企业,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流通型外贸企业有:宜兴地方进出口公司、宜兴新大进出口公司等企业;生产型外贸企业有:生产服装的宜兴舜天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陶瓷产品的宜兴伊特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
到条件成熟后,我们与企业协商,一起把流动工作站改造成外贸实训基地,使其适合学生平时的各项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同创建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在企业边学习边工作,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不同的教学资源,把课堂教学与工作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知识,在企业实习基地获得更多的实习技能,将间接经验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际贸易的背景、操作流程,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更好地熟悉外贸单位的工作环境,了解操作企业设备设施,把教学的课堂设在工作现场,真正让学生感知外贸工作的流程,培养外贸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二、选配年青骨干教师下厂实践,服务企业
专业教师下厂实习,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拉近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活的距离,更让教师明确了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深入基层厂矿企业,亲身体验生产一线的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品质。教师下厂实践,突破了师资培训“从学校到学校,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模式。在我院国贸专业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建立以后,选派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轮流定期到企业去系统地学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一线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实际参与企业外贸业务经营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实现教师已有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外贸业务的融合。
如我们先后选派蒋勇、周叶、李炫锦等年轻教师到企业锻炼。蒋勇老师去年暑期在宜兴伊特陶瓷有限公司期间,为企业赢得了一笔较大金额的外贸订单;周叶老师在舜天服饰工作期间,为企业培训了多名外贸单证和跟单人员。专业教师下厂实践,不仅锻炼了教师队伍,拉近了课堂教学和企业生活的距离,更让教师明确了市场和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促进了产、教、学、研的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深入外贸企业,亲身体验一线的工作,也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品质。
三、与企业人员通过合作取得互信,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下企业实践期间,专业教师与企业人员通过各项活动相识、相知,有的彼此成了好朋友,通过合作,也了解到企业人员的专长,因此成为国贸专业聘任兼职教师的重要渠道。我们先后聘请舜天服饰的陈永军总经理、地方进出口公司的薛锋副总经理、新大进出口公司的杨志良经理等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企业专家来校授课期间,与专业教师探讨教学事务,大家共同提高,相互促进。
教师既要能够给学生理论教学,更应该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指导。首先邀请企业人员参与课程教学改革,根据社会职业的变化情况和人力资源的需求特点开设专业课程,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企业委派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制定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选取更多更优的教学案例。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进更多的外贸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