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个性化阅读教学
泰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章敏 2014/3/21 8:08:14
摘要: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和体验,以人为本,以读为主,适时指导,保证效果,使学生个性化地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个性化阅读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该如何做到使学生的阅读个性化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人为本,以读为主。
在阅读活动中,作者、文本、读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书面交际过程。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一旦形成了文本,则被固化下来,它使用的语言文字符号对所有学生都是一样的。但学生作为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他集中了生理的和心理的、智力的和行为的、认知策略的和操作的多种因素,这些因素的综合效应往往会使读解课文各有千秋,不完全为文本所囿。
阅读教学要充分认识这一特性,教学中要落实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这里,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帮助、参与、支持、引领。因此,不剥夺学生阅读的主权,不代替学生思考,不把阅读教学建立在教师对作品的“正确”分析、肢解的基础之上,要给予学生充分地、整体地感受课文的时间和空间,这是阅读教学的第一要义。于漪老师说:正如一个人,一棵树,一朵花,一泓清溪,一片云彩是不可随意割裂的一样,一篇文章怎么可以随便地“碎尸万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对课文作逐句逐段的分析、讲解,必须让学生从整体的阅读感知入手,让学生贴切具体地感受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人、事、景、物形象等,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变化,让学生整体读,从而把握课文整体内容和语言形式,在头脑中建立课文内容与语言外壳和谐统一的整体形象,初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立足整体,自主采取多种形式反复细读,围绕初步感知的思想感情,调动其生活、学习积累,落实到具体语段和重点词句上品味揣摩,使学生充分领悟,增强主体体验,促进文学积累,并启迪多元感悟,形成独特感受和理解。这样,让学生从初读感知到熟读精思,再到美读鉴赏,学生始终拥有充裕的读书时间,体现阅读教学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主人。
二、方法指导,提升效果
要引发高质量的阅读,读出个性,就必须让学生全程阅读,全心阅读。必须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场”,先从对课文的“叩问”开始,让学生带着期待走进阅读,然后经历“体验”阶段,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走进文本的言语深处,在上下文言语的情境场中“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体验文本的情境和情感,在人文“对话”与碰撞中生成带有个性色彩的思想和言语。最后经历“发现”阶段,引导学生对课文进一步读出疑问,读出新意,并活用语言和语言规律,进行极具个性色彩的语言实践。
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理解需要一个多元启迪的“入口”,学生独特的感受需要一个多元表达的“出口”,要积极为学生的多元阅读搭建有“入口”和“出口”的合作、交流、展示的开放平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朗诵、描述、绘画、评论、表演,真实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理解,让凝固的文字符号变成学生跳动的情感和灵动的思想。教师根据自身丰富的知识水平、深刻的人生阅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适时适当地给学生作出必要的引导。由于学生的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需要建立一种由异质成员所组成的以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小组,以期资源共享,共同进步。阅读教学中,搭建开放平台,引导学生学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用心感悟,努力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情感交融和智力的多向互补,从而获得多元启迪,促进互动合作,提升阅读效果。
三、创意阅读,丰富积累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由于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阻碍了个性化阅读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鼓励学生读有益的书和各种报刊杂志,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
个性化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如,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特别是一定要读文学名著,努力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并在日后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它。贴近学生生活的精美短文和经典作品,鼓励“随便翻翻”,文学的、科普的、天文地理的都可以翻阅。培养学生读书看报的习惯:学会默读、朗读、速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读书方法。定期不定期开展(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