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初中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训练的方法
江西省永丰县古县中学 夏广全 2014/2/20 9:53:35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强弱与他们的小学基础、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但是我也感觉到,老师必要的、科学的指导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阅读教学上下了一些功夫。
一、用好教材,一课一得
教材中有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的内容。阅读能力分为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评价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还有每单元的综合学习的阅读内容,这些都是指导我进行阅读教学的很好的材料。我按照教材所规定的内容逐步的进行阅读练习。其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阅读能力,来提高阅读效果的。
一般来说,读一篇文章,读懂它的内容和形式,大致要走三步。第一步:读懂文章表现了什么内容。第二步:读懂文章怎么表现内容的。第三:读懂文章表现得怎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1、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做有针对性的阅读训练。
我在讲课之前,一般都先让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让学生对所学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一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比如面对初一上学期的学生,他们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对一篇文章的理解很不完整,概括能力很差,对记叙文阅读方法的掌握很不够全面,所以我就把整体感知作为每篇文章必训的内容之一。
我把整体感知记叙文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归纳,包括第一步:读题目,想问题。即让学生拿到一篇文章之后,先要看看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我们根据题目归纳的作用有:提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文章的线索;;提示文章的中心等,学生在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时候就不会产生很大的偏差。第二步:疏结构,明内容。文章内容的概括首先要进行逐段的内容概括,然后本着留主去次的原则进行文章整体内容的概括。让学生明确文章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三步:抓关键,提主旨。训练学生着眼于表现中心的关键段落、语句。比如结尾议论抒情段或直接揭示人物性格的语句等等。明确中心大致分成揭示道理(写事为主),赞扬人物的品质或精神(写人为主),抒发作者某种情感(写景为主)。概括的时候,应该从正面进行概括,即赞扬,歌颂了什么。在此基础上再完成作者是怎样表现中心的,即对文章语言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的知识点很多,如果每节课,每篇课文都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掌握,那最后的结果必然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也没抓着。所谓的一课一得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单元重点以及文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抓住一点或者两点进行训练,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使阅读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最后每课一得,得得相加,必有大得。
到了初二,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学习每篇文章之前,我除了安排学生完成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的预习作业之外,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评价,可以对内容,可以对写法,可以对语言。课堂上,再根据学生自己阅读的情况的反馈,选取学生集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作为一节课的重点进行阅读教学。这样学生能注意听,而且能集中把问题突破。
到了初三,我主要是根据中考的题型,进行题组训练。我会先把文体的知识点及答题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在做阅读训练时,把一个考点涉及到的不同题型一次性训练到位,让学生明白此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和规律。然后我们用前两年的中考阅读题进行训练。训练时再提示相应的方法,反复在讲中练,在练中讲。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对知识点的把握很扎实,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答题技巧,最终形成了答题的能力。
总体上说,无论教哪个年级,老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注意学生的个人体验,及时用鼓励性的语言,启发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主张,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会让学生在老师引导帮助下,在充分理解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方法,然后老师进行引导练习,有个人练习,小组合作练习,从而让学生基本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这样的课堂环节的设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当然,现代文阅读不光是靠方法,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很重要。每节课对学生的阅读都给予一两点方法上的提示,这样积少成多,就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每节课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施的整个过程,我都注意到了实效性的问题。老师的教学不光是考虑到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朗读。在我的语文课堂上,最不能少的一个环节就是朗读。每学一篇文章,第一节课基本上就是读。这样除了能让学生解决一些字词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学生就能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同时能够训练学生朗读能力和概括能力。
其实学生是非常喜欢读书的,那我们就应该投其所好。有的时候,一节课下来,没干别的,就是读书。一定要形式多样,男生读,(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