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践教学指导详略之利弊
李有良 2014/1/7 18:16:24
摘要:实践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而实践教学是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为达到满意的实践教学效果,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指导方式。
关键词:实践;育人;教学;指导
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进入本世纪以来,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还有差距。
实践教学是实践育人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对实践教学负有重要责任,学生是实践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指导是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必须的过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教学方式、方法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工程应用能力等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所说的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验、实训、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趋利避弊,实现教学效果最佳化。
1 实训及验证性实验以详细指导为宜
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为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教学不同,实训属应用性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中不但需要教材,还需要仪器设备。鉴于不同院校所使用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不完全相同,操作方法不可能完全一致,指导教师必须针对本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作指导进行正确操作。反之,如果教师不进行详细指导,学生就有可能因为操作失误损坏仪器设备从而影响教学,严重者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
通常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作为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通过验证性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通常实验结果具有唯一性。鉴于验证性实验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应进行详细指导,否则,就有可能得不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如果是化学类实验,还有可能引起燃烧、喷溅等意外事故。
2 设计性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以简要指导为宜
设计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有所不同,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不同同学所设计的实验内容会有所不同,此时,教师应起提示、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开放性思维,而不应作详细指导,哪怕已预料到学生的实验有可能失败,在提出相关建议后如果学生不加以改正,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也不应强求,而应在实验结束后与同学们共同分析、讨论,找出失败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如果时间允许,可重新进行实验。假如实验前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则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
实习通常是到企业员工工作岗位进行观摩或进行实际操作,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习前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安全、保密、组织纪律等的教育,提出实习要求,而不必对学生进行详细指导。详细的指导如同让学生看一个早已知道结果的故事,容易丧失实习的兴趣。教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根据情况予以启发式回答或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解答。
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均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际的过程,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精神,二者的区别在于课程设计一般针对某一门课程,而毕业设计是将大学期间所学课程进行综合运用。对于大多数指导教师而言,指导毕业设计比较放得开,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程设计情况则有所不同。由于课程设计时间较短,大多设计时间为1-2周,最多也不过3周,扣出布置设计任务、说明设计要求及答辩时间后,真正作课程设计的时间有限,为了使学生所作出的设计说明书符合教学管理的要求,很多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进行详细的设计指导,对每一步骤做什么、如何做均有详细说明。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角度出发,这样做并不利于学生成长,在教师详细指导下完成的课程设计,相当于学生只有按部就班地模仿,并未发挥出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课程设计中教师也能象对待毕业设计那样,只对学生提要求(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