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整合的思考
江西省南城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全松海 2014/1/6 19:31:25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提出了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职 课程 整合
虽然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但目前中职(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生存空间还是十分狭窄,唯求在夹缝中求生存,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悲观,这种窘迫的局面并不是一个学校所面临的,而是职业学校普遍的问题,再者,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职业学校至少目前还不会面临无米下锅的现象,职业学校需要的是如何解决目前的困境,为学校找到一个合理的办学定位,寻求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之路。有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无法改变招生策略背景下,从内挖潜力角度,可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意义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的整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的整合不是信息技术(学科)和其它课程的混合,他是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媒体和教育现代化的手段)与课程教学的融合。把两者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在校在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班级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使之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工具,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中职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
(一)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为整合奠定扎实的基础
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如果不消除教师传统教育的惯性,整合势必难以实施,为此,首先要抓学习,确保认识到位.通过论坛的开发,为教师的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认识,为整合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整合的顺利进行.
(二)创设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数字化硬件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通过创设满足教师“教”的需求的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室、创设满足教师“教”、学生“学”的需求的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创设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硬件环境——校域网(校校通工程)、教育城域网、互联网络,着力于开发校园网教学交互平台,实施教学活动的环节,实现网络授递教学系统(信息传播、多媒体、图文电视等),逐步使整合过程科学、规范、完型,达到规定要求。
(三)补充各课程教学教材,丰富教学资源,创设良好的数字化软件环境(教学资源数据库)
发掘满足优化课程学习需求的课本资源、满足扩展性学习需求的校本资源(根据地方特点开发地方特色的教材)、满足个性发展需要的社本资源,利用教学软件,建成数字音像馆、课件库、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网站、网上教育联盟、网上虚拟教研中心等。总言之,软件资源的建设必将有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实现。
(四)探索教学模式的改革(或重构),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优势。
整合要求教学中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网络化探究教学模式,这就需要: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2)借助其内容丰富、多媒体呈现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的能力;
(3)借助人机交互,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4)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协作学习精神;
(5)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6)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
(7)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
(五)对课程教学整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是关键。
对在职教师,当然最适当的方法是接受培训,或者说是继续教育。对于师范教育,要加强各学科学生的信息技术素质培养。(未完,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