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作者未知) 2010/11/2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从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探讨了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理论、实践和素质三大教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活动导向;职业技能;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大多参照本科教育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或是将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简单叠加而形成的,再加上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内容和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规格定位不准,教学模式不尽合理,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为了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学新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创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成立于2004年7月,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长期实践,不断改进,在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采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原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复习、引入、讲解、提问、讨论、小结和布置作业,以专业系统知识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和知识,以教师讲稿为标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所谓的师生互动则多数是教师的点名提问。按照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虽然教师准备充分,认真备课和讲课,各个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但课堂效果并不好,主要问题是没有把学生所学的抽象知识和实际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职业活动技能的培养。由于传授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职业活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缺乏能力目标的明确要求,学生在就业后往往无法很快适应职业岗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适应。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强,知识的传授以职业活动任务为载体,采用以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不是把知识讲解得清楚、透彻,而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活动技能,采用师生互动反复训练进行教学。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在特定的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围绕某一问题、项目或课题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具体,学习目标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完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活动技能和必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职业活动环境中进行学习,通常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拓思路,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查找书籍资料等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学生是中心,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2004年上半年对宁波周边地区开展的一项社会调研显示,目前宁波周边地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办公自动化集成人员、办公室文员、办公自动化环境的维护人员等。其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信息技术处理的人才需求量巨大。据此可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即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和信息技术处理员的职业岗位。
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的同时,也对岗位的职业活动能力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熟练应用各种常用办公软件和统计软件,能够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工作,能够进行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和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具备商务文档的管理和编制等。
在专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从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制定并实施了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理论、实践和素质三大教学体系。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掌握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IT领域从事信息化办公文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双证书的理论教学体系 (未完,下一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