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江苏省无锡电子信息技工学校 顾宏亮 2008/3/26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全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分析了我市目前技工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的现状和深入企业调查后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构建以一专多能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电子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模式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技工院校 电子信息类 专业课程 改革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职业教育还处于不断改革\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我国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无锡地区电子信息类行业发展在全国的前沿,业已成为我市主要经济支柱产业,这就更加需要本地区的技工院校加快培养出更多的电子类专业学生,特别是培养出适应本地区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紧密贴近企业,变革技工学校办学新模式
随着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电子信息行业人才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技工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式必须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由于长期“重仕途、轻工匠”、“重研发、轻转化”的思想偏颇,我国技工教育一直处于低于普通教育的不利地位。认识上,人们常把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附庸或补充。
通过对无锡地区十多家电子信息类企业的调查分析了解,企业所期望招收的技工学校毕业生(特别是外企),品德上要求具有良好品性,注重职业道德;专业上要一专多能,岗位适应能力强。而同样对300多名技校毕业生(毕业5年以上)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学生对目前的职业教育不满,主要集中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过分注重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设施落后,双师型师资匮乏,岗位适应能力弱,学校教学与企业实际需要脱节严重等问题上。
可以看出,技工教育必须形成务实的办学思想,创设鲜明的培养方式,确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的实践技能,紧跟经济趋势,适应企业需求,瞄准岗位能力,培养拔尖人才,积极拓宽办学思路,改革办学模式;专业设计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注重市场调研环节,教学计划制订合理。否则,办学脱离企业实际,培养就会徒劳无功,学生毕业出口就会堵塞;缺乏吸引力,新生来源质量就会降低。
二、加快观念转变,确定技工学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电子信息类行业具有范围广、发展快等特点,在制订与该行业相适应的专业教学计划之前,首先应考虑培养目标和从事岗位。制定的培养目标一方面应能体现出专业内容与时俱进,更贴近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专业内容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强、便于实施;从事岗位要考虑到技工教学的特点,突出技能培养特色,准确定位,从而易于占领就业市场,充分体现出以能力为本位,一专多能,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宗旨。专业课程制订则应密切围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进行,这也是对本专业教学质量的检验,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同时,制订的教学要求也应考虑到学生今后个人发展空间。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培养在电子信息类产品(器件)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或相关行业,具备一专多能的现代化技术人员。
主要从事岗位:检验员、调试工、维修工、制图员、工艺员、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如:线长、班长、计划调度员等)。
培养目标的制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思想政治方面、另一个是专业能力方面;思想政治是大方向不细谈,来谈谈专业能力方面。根据深入企业调查显示,企业需要的劳动人员主要具备两项要求,一是能服从指挥,具备基本职业道德;二是掌握具备除本专业以外的多种技能,比如: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本行业发展,掌握与本专业或行业相关基本技能(电工、计算机、机械),掌握基本劳动保护意识,掌握外资企业管理模式(5S管理模式等),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等;对于上述两点,如果把重点放在前者,那么,也就没必要来读三年技校,只要中学毕业,短期培训一下即可,今后发展的空间就狭隘;我认为,还是应该把重点放在后者,这样技校毕业生就有了竞争力,提升了层次,至少从事的就业岗位不是技术含量极低的流水线操作工,而是具备一定专业技术的技术工人,差距就出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是技术员类技能人才,那么技工学校培养的是技术性强的技术工人就相对比贴切,这样一来出现了三个层次:操作工(技术性极低)→技术工人(技术性较强)→技术员(技能人才);显而易见技工学校毕业生今后就是向技术员(技能人才)方向发展,同时也便于中技与高职、高技的接轨。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培养目标的制定,还要根据从事的岗位来分析。
(二)专业教学计划编制中应正确处理好的几个问题
1、模块化与课题化问题 (未完,下一页)
|